陈鸿逵在科学教育事业上的奉献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5:1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15:19

1938年,浙江大学西迁至贵州湄潭,面对艰苦的环境,陈鸿逵展现了对科学教育的无私奉献。他在实验室旁的贮藏室内,储备了丰富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包括小型仪器、玻璃器皿、试剂等,以及木工和白铁工工具,如台虎钳、锯等,甚至亲手制作了许多实验装置,如单孢分离器和恒温箱等,这些都体现了他对科学事业的坚持和创新精神。


回国后,陈鸿逵因实验需求需添置恒温箱,但经费有限,他毅然决定自行设计制造。他巧妙利用乙醚和丙酮的不同沸点,自制了温度调节器,成功降低了成本,且性能优良,满足了研究需求。在湄潭,电力短缺,他利用木炭资源,经过反复试验,成功研发出能持续燃烧24-48小时的炭条,解决了保温培养箱的能源问题,满足了实验条件。


陈鸿逵在教学中严谨治学,以“雷丸”学名确定为例,他亲自采集菌核,试验条件,纠正了学界对“雷丸”学名的错误。他对学生要求严格,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亲自指导学生调查实习,强调正确操作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性。他的谦逊和热诚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和爱戴,他无私地帮助学生,为我国农业培养了大量人才,被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楷模。




扩展资料

陈鸿逵(1900年6月26日—2008年10月12日),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长期致力于植物病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高粱、洋麻炭疽病害,黄麻立枯病害,油菜、水稻病毒病害的研究上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在镰刀菌研究和著作上独具中国特色。他开创了我国植物病害检疫工作,是我国植物病害检疫工作的奠基人之一。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