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层林尽染。位于237国道上的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镇张村路口的水杉树叶渐渐染上金黄、绯红、深红等色彩,仿佛是大自然在用细腻的笔触为山水着色,让青山碧水的齐云山了一份独属于这个时节的浪漫和热烈。就在这抹亮色中,一列观光列车“驶进”人们的视野......
(向云端·世界观光列车微公园)
这列观光列车就是黄山市近年新晋的网红打卡点——向云端·世界观光列车微公园。从废弃地到打卡点,因为独特的属性、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业态,“向云端”一经推出就登上了短视频平台黄山景点热销版第二,持续吸引着市民游客前来打卡体验,并入选第二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名单,彰显了交旅融合的新活力,也为黄山旅游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交通赋能,让旅游有可能
随着自驾游时代的全面到来,公路交通与旅游的融合,能够更充分发挥公路基础设施优势,让游客享受更畅达快捷的出行服务。
新建的歙黟一级公路(237国道)
“向云端”微公园坐落在横江河畔,紧邻新建的歙黟一级公路,从原237国道的双向两车道到新路的双向四车道,公路的通达性更高,游客的游览体验也更舒适便捷。优美的自然环境,让“向云端”成为旅游休闲的好去处,而更高品质的公路交通条件,解决了出行的焦虑,加速了潜在游客向现实流量的转化,为“向云端”带来了人气,也就为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可能。
在“向云端”,交通对旅游的赋能不仅体现在出行条件的改善,更在于交通设施本身也成为旅游的吸引物、体验品。“向云端”的场地原本只是237国道改线新建后废弃的一段公路,约300米长。这段老路始建于1934年,原为326省道,后升级为国道,是解放前黄山市最早建成通车的一条干线公路,对徽州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黄山公路交通发展史上也具有里程碑意义,既承载了时代发展的烙印,更承载着人们对于公路的特殊情怀。
废弃的原237国道
如何让废弃公路“重获新生”,一群“新齐云山人”创意创新,利用原有的公路和水杉行道树等特有资源,打造了向云端·世界观光列车微公园,实现废弃公路与周边自然景观、人文环境的融合统一。公路基础设施成为游览观光的内容,让“向云端”蝶变为独具颜值和气质的新景点,“水杉艺术公路”也成为“向云端”最鲜明的标志。
旅游赋新,让交通有场景
当传统观光旅游向现代休闲度假旅游转型,交旅融合发展也进入了“场景化”新时代。通过深入挖掘交通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交通旅游产品,让交旅融合既有好风景,又有新场景,才能吸引游客慢下来、停下来、留下来。
向云端·世界观光列车
向云端·世界观光列车全长220米,主体由8节车厢组成,将南非蓝色列车、瑞士滨河号等十大观光列车进行了复制串联,列车内外设有美术馆、稻田咖啡馆、河边音乐间、田园超市、共享茶屋、儿童游乐等近10个文旅体验微场景,可以为游客提供住宿、咖啡、简餐、旅拍、小型聚会等一系列个性化、样化的休闲娱乐和风景观光活动。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参与方式,收获属于自己的惬意和欢愉。
向云端·世界观光列车丰富的业态
从废弃公路到集功能为一体的游客旅游目的地、周边社区居民公共和社交活动场所,“向云端”的走红出圈打开了交旅融合发展的新方式。在“向云端”,交旅融合的魅力在于独特的公路交通景观,更在于通过巧妙的设计,赋予其旅游体验的内容和价值,这是对交通资源的有效利用,更是对交通文化的创新表达。
“咖啡馆、美术馆、民宿这些元素本身并不特别,几乎所有的景区景点都有,但是精心设计后,组合在这样一段由废弃公路改造的微公园上,就有了不一样的体验,有一种‘诗和远方在路上’照进现实的感觉,我们趁着周末专门约上朋友过来去班味、微度假。”来自黄山市区的王先生正在开心地为朋友聚会点果盘。废弃的老公路见证交通发展的历史,改建的新公路延续交通发展的未来,创新的“向云端”点亮交旅融合的美好。
向云端·世界观光列车
公路,最初只是指联接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工矿之间,按照国家技术标准修建的供汽车行驶的道路。而在如今的黄山,传统公路走向旅游公路的新赛道,公路上有景,公路亦是景;公路是串联风景的线,也自成风景线;是旅游出行的方式,更是旅游出行的目的。
来源:黄山市交通运输局、姚群芳 余帆 徐忠亮 曹集林/文图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