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鈇的汉语大词典是:亦作“窃斧”。(1).《列子·说符》:“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后以为目随心乱的典故。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然而于窃鈇而知心目之可乱,于掇蜂而知父子之可间,于拾煤而知圣贤之可疑。”宋苏轼《辨试馆职策问札子》之二:“然至于窃斧而知心目之可乱,于投杼而知母子之可疑,于拾煤而知圣贤之可惑。”(2).谓王者大权被人所窃。唐刘知几《史通·汉书五行志错误》:“案周当战国之世,微弱尤甚,故君疑窃斧,台名逃债。”。
窃鈇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窃鈇详细内容】
1.亦作'窃斧'。2.《列子.说符》:'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后以为目随心乱的典故。3.谓王者大权被人所窃。
二、引证解释
⒈亦作“窃斧”。⒉后以为目随心乱的典故。引《列子·说符》:“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復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然而於窃鈇而知心目之可乱,於掇蜂而知父子之可间,於拾煤而知圣贤之可疑。”宋苏轼《辨试馆职策问札子》之二:“然至於窃斧而知心目之可乱,於投杼而知母子之可疑,於拾煤而知圣贤之可惑。”⒊谓王者大权被人所窃。引唐刘知几《史通·汉书五行志错误》:“案周当战国之世,微弱尤甚,故君疑窃斧,臺名逃债。”
三、释义
1、窃斧
四、综合释义
亦作“窃斧”。《列子·说符》:“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復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后以为目随心乱的典故。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然而於窃鈇而知心目之可乱,於掇蜂而知父子之可间,於拾煤而知圣贤之可疑。”宋苏轼《辨试馆职策问札子》之二:“然至於窃斧而知心目之可乱,於投杼而知母子之可疑,於拾煤而知圣贤之可惑。”谓王者大权被人所窃。唐刘知几《史通·汉书五行志错误》:“案周当战国之世,微弱尤甚,故君疑窃斧,臺名逃债。”窃鈇[qièfū]《列子.说符》:'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后以为目随心乱的典故窃鈇[qièfū]谓王者大权被人所窃。
五、关于窃鈇的成语
窃窃私议 窃钩窃国 窃窃诩诩 窃窃私语 切鈇之疑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六、关于窃鈇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