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保险险种来讲,是没有多少区别的。依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
灵活就业人员、不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参加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自己承担社会保险费。
(1)
缴费基数问题。相同缴费年度的情况下,缴费基数越高,退休待遇越高。灵活就业人员可以自我选择缴费基数,用人单位一般不允许自己选择,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确定缴费基数。
用人单位确定缴费基数,一般是用人单位发给职工的上年度各种工资奖金的月均值。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用人单位就是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维权。
(2)承担钱数问题。用人单位缴纳社保的话,职工承担职工部分,企业承担企业部分。而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一般是本人需要承担企业和职工部分。
(3)退休后去世的待遇问题。由于个人账户的构成是本人缴费基数的8%划入。由于灵活就业人员交费是20%,会有12%不会退还,有可能会损失本金。
(4)特殊政策问题。还有一些地方对灵活就业人员推出了只交统筹医疗账户的优惠医疗保险,他们退休时不能够享受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部分。
(5)
退休年龄问题。很多地区女性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年龄是55周岁,但是在企业参保的工人身份人员,退休年龄就可以是50岁。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晚领五年养老金,对于低收入人群影响非常大。
一、养老保险的新变化
(一)养老金按缴纳年限计发
1、我省以前规定,职工养老保险金由四部分构成,即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调节金。新的计发办法仍沿用“缴费15年以上才能领取养老保险金”的规定,但将养老金水平与缴费年限长短、缴费水平高低直接挂钩,则建立起了更强的激励约束机制。体现在计发办法的各个构成部分,就是基础养老金比例相应加大,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应减少,过渡性养老金和调节金逐步萎缩。
2、新计发办法规定,基础养老金月标准除了以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外,缴费年限成为养老金多少的重要参数,即缴纳15年以上每多1年多发给1%.同时,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前最多领10年,现在每月领取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则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3、也就是说,本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越高,那么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越多;个人月平均工资越高,那么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越多;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越多,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越多;缴纳养老保险年限越长,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也越多。
(二)个人身份参保有5年过渡期
1、我省以前规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为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缴费比例为20%.新出台的《实施意见》对上述人员设置了5年过渡期,实行缴费基数一次到位、缴费比例逐步过渡的政策。
2、即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2006年、2007年按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8%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2008年、2009年按照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9%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从2010年1月1日起,按照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退休后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