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执法的主体是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依法成立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行政组织,包括政府以及有关功能部门(官僚机构)是我国执法的主体。国家权力机关是代表统治阶级、国家和人民行使统治权的机关。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家和人民的意志,集中统一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国家的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司法机关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在社会主义国家,司法机关从属于国家权力机关而相对独立于其他国家机关。国家军事机关,中央军委即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简称,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军事指挥和军事决策机构”,它领导着全国的武装力量。
执法主体,是指执法活动的承担者。执法活动是行使国家行政权的活动,这就要求承担行政执法活动的机关或组织,要具备相应的条件或资格并经国家有关机关的合法许可。
执法人员需要的条件具体如下:可以执法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应当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调查或者检查,不得阻挠,询问或者检查应当制作笔录。
行政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遵守以下事项:出示执法证件,表明执法人员身份;告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根据;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当场处罚决定书;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
司法和执法的区别,主体不同:执法主体为国家行政机关机器公职人员;司法主体为司法机关(法院和检察院)及其公职人员。内容不同:执法为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管理,内容比司法广泛;司法对象是案件,主要内容是裁决涉及法律问题的纠纷和争议及对有关案件进行处理。程序要求不同:执法有相应的程序性规定,执法活动相对不如司法活动的程序性要求严格;司法有严格的程序性要求,如果违反程序将导致司法行为的无效和不合法。优先原则不同:执法强调迅速、简便、快捷,即效率至上;司法追求公开、公平、公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四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