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欺诈行为认定及投诉途径:商家欺诈行为的认定需考虑手段、误导消费者及主观意图等因素。欺诈行为包括商品掺假、虚假宣传、骗取预付款等。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可要求商家赔偿损失,赔偿金额为购买价款或服务费用的3倍,不足500元则为500元。投诉可向工商局、消协举报,严重情况可报警,也可拨打12315投诉电话。
法律分析
一、商家欺诈行为的认定有什么
1、商家欺诈行为是否成立需根据商家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所采用的手段、商家的行为是否属于误导消费者、商家行为的主观方面来判断。商家的下列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
(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
(4)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
(5)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6)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
(7)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8)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
(9)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
(10)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
(11)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
(12)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13)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五十五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
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商家欺诈行为是否成立需根据商家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所采用的手段、商家的行为是否属于误导消费者、商家行为的主观方面来判断。
二、商家欺骗顾客如何投诉
1、欺骗消费者,消费者可以到工商局、消费者协议进行举报,要求追究商家的法律责任。
2、如果情节严重已构成刑事犯罪,可以直接报警。
3、也可以直接拨打消费者投诉电话12315,维护自己利益。
结语
商家欺诈行为的认定需根据商家的手段、是否误导消费者以及主观意图来判断。欺诈行为包括售假、虚假宣传、骗取预付款等。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消费者可要求商家赔偿损失,赔偿金额为购买价款或服务费用的3倍,不足500元的按500元计算。投诉方式包括向工商局、消协举报、报警或拨打12315维权电话,以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四章 电子商务争议解决 第五十八条 国家鼓励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建立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商品、服务质量担保机制。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与平台内经营者协议设立消费者权益保证金的,双方应当就消费者权益保证金的提取数额、管理、使用和退还办法等作出明确约定。
消费者要求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承担先行赔偿责任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赔偿后向平台内经营者的追偿,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四章 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第三十三条 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进行抽查检验,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检验结果。
有关行政部门发现并认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应当立即责令经营者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