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来,这次做调查报告应该是第二次了,在大一之前也做过一次思想建设体系课程的调查活动,只不过这次的调查比起上次来说显得更为正式一些,而且作为小组成员来说付出的心血也更为多一些。
但是,总体而言,不管付出多少心血,问题总是层出不穷,这也反映了我们作为学生这个群体的局限性。
今年是大二下学期了,在之前的三个学期里我们学过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三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教材了。
说实话,在之前我并没有对此类课程有过任何的好感,总感觉这就是一门枯燥无味、政策性的一些课程,学与不学在基本面来说似乎没有任何意义。但是,不得不说,“毛概”这门课给我的感觉不一样,真正意义上有了想去听一下的想法,或许是这门课更多的涉及到了一些现实性质的问题而不全是一套理论性质的说教。所以,当听说需要做实践调查的时候,比起以往有了更多的热情在里面。
这次我们小组选择的课题是“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调查”。
说实话,这个是一个不好调查的话题,题目过于宽泛而且难以定义。
在当初,我们连到底什么能算作是创新精神此类基本问题都要推敲好久。后来,在大家一起商讨的情况下,总算是将最基础的定义问题解决了。其后,在明确了调查目的的同时又制定了调查问卷的样板,在1/3不断的修改与补充中,最终的定稿总算是出来了。
在调查问卷出来以后,就是各组员分组向目标人群发放以及回收调查问卷的各项工作。回收之后小组又一起将选择意向汇总,统计各选择所占回答总数的比例从而进行相应的分析,然后将结果汇总做成调查报告。
这些事情说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做起来也还是非常繁复的,其中有几个问题都必须得到具体的解答,否则整个调查活动很有可能失败,总结而言,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调查方向的确定在调查最初开始之时,调查方向的确立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方向,那么小组根本就不知道该把什么人群设为目标人群,也不知道该向目标人群提出一个什么样子的调查问卷。
而在这个方面,由于缺少相关经验,在理解课题方面,我们就花了较多的时间,由此暴露出来我们作为学生群体极度缺乏相关的社会活动能力,但所幸纵使时间花费较多,我们还是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2、关于目标人群的选择说实话,在目标人群的选择上,我们还是选择面过于狭窄,大多数小组选择的都是本班同学或者是邻班同学,有时候一个人可能在一天要被“调查”4至5次左右,这样的结果只有体现在调查数据的不全面上了,毕竟作为样本的容量实在过于狭窄。
但是,如果想要扩大样本数的话,在时间成本上又显得似乎有点儿高昂,所以无法两全啊!2/33、关于形成调查报告的行文就客观而言,我们所写出的调查报告简直是没有一点儿参考价值!这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来调查问卷设置的偏于简单且不全面,二来样本容量过于狭窄不能体现出抽样性,三来数据分析没有体现出话题背后的问题之所在。
不过这也是正常的,毕竟在调查报告方面,我们可以说还是新手,目前的成果在考虑综合因素后也是可以接受的。只是,希望在日后有可能的范围内可以做得更好。总而言之,我们这次的社会调查活动总算画上了句号。虽然对于结果而言,可能各方面都不甚满意,但是我们也尽己所能做到了最好,当然和一些专业机构所交出的报告比起来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但是,作为学生课外作业性质的调查报告而言,我们做的也是可圈可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