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2: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9 09:08
如何把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语文教师的个性化认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每天的课堂上,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呢?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 自主学习需要教师讲授
新课程期待着教师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中教师作用的准确定位——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合作者,其次才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恰如带领学生登山,我们不能代替学生攀登,更不能放任自流。应在学生迷惑处引一引,困难时帮一帮。
新课程要求建立一种自主学习的新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而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朋友,而不是发号施令的奖惩官。教育的目的是造就终身爱好学习的主动学习者,而非被动的高分低能者。学生可以参与教学,而不是一味地服从教材或适应教材。
二、 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参与
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作为教师必须做到:首先,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学生个人自主学习不能解决或要费很多时间才能够解决的。学习任务所包含的资料、信息应该像拼图一样切成几块,给学生每人一部分,让他们共同来完成拼图;其次,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并将操作程序予以说明,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认真倾听、积极交流、分工合作、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深或拓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充当好“管理者”、“促进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真正体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最后,还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汇报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交流、讨论,甚至争论,教师要加强*引导,避轻就重,不仅使学生学有所得,而且逐渐建构知识、方法,逐渐学会学习。
三、 探究学习需要教师引导
新课堂应该是充满问题探索的课堂,让学生在问中学,学中问,使探究性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问,更应该教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利用教师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作提问的示范,给学生提供学习和模仿的机会。当学生提出了质量较高的问题时,应引导学生比较详细地阐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如“你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为什么这样想呢?”这样做不仅可以使提问者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维,以便下次再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还可以帮助其他学生学习如何深入思考,鼓励大家都积极思考。当学生所提的问题“多”而“杂”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是否与本课知识有关,让学生自主评价,选择出亟须解决的问题,这样逐步引导学生提问少而精。
我们希望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能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境界:教师在回答学生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各种方法再次“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师生互问,学生互问,学生多问,教师少问,以便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的有问题,甚至连教师也难以回答,以这样作为成功。课堂提问不仅仅是为了理解教学内容、学习知识、启迪思维,更是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形成一种对话关系,从而使学生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然后再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形成一种多向互动且开放的状态。
让我们给学生一个真正“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堂,使“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