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缩性货币对内需的影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7:49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8:45

近几年的经济运行状况表明,货币*在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实际效果不太理想。为什么紧缩性的货币*在治理通货膨胀、抑制社会需求时*效应非常显著,而扩张性的货币*在治理通货紧缩时却效果欠佳呢?笔者认为其内在原因在于货币*在刺激需求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我国当前宏观*中存在的问题相当程度上正是这些局限性的必然体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指货币*是狭义的,即指*银行为达到一定的货币*目标,运用货币*工具控制货币供给、影响货币需求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1993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的走向及其*,我们发现:在 1993年开始的以抑制经济过热和反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的宏观经济*中,在缺乏财政*有效配合的情况下,货币*起到了主导作用且*效果非常显著。 1997年以后,我国宏观经济状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长期的社会供给不足和有效需求相对旺盛转向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的相对过剩。这种转变在货币层面上表现为周期性通货膨胀转向持续性通货紧缩趋势。由此也带来了宏观经济*目标的根本性转变,在实施积极的财政*如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增发国债、增加离退休及行政事业单位工资等的配合下,实施了扩张性的货币*:自1996年起先后七次调低存贷款利率;1998年1月1日起,取消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长期实行的贷款规模限额控制;1998年3月大幅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999年将消费信贷业务放宽到所有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种类放宽到所有大件消费品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支持农业、投资、消费、进出口的信贷指导意见……。然而,近几年的经济运行状况表明,货币*在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实际效果不太理想。为什么紧缩性的货币*在治理通货膨胀、抑制社会需求时*效应非常显著,而扩张性的货币*在治理通货紧缩时却效果欠佳呢?笔者认为其内在原因在于货币*在刺激需求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我国当前宏观*中存在的问题相当程度上正是这些局限性的必然体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指货币*是狭义的,即指*银行为达到一定的货币*目标,运用货币*工具控制货币供给、影响货币需求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一、从货币结构看扩张性货币*的局限性笔者认为:扩张性的货币*是建立在扩张货币供给总量和提高货币流动性的基础之上的。而一般的扩张性货币*所实现的货币供给量的增长是仅就广义货币而言的,在消费及投资需求不振,市场低迷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企业和居民会减少现金及活期存款持有量而更多地以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外币存款等广义货币的形式持有其资产,由此在货币总量增长的同时却引起货币流动性的减弱,如1994年底M1占M2的比率为43.8%,1999年则降为35%,致使扩张性货币*的*效应大打折扣。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1997年以来扩张性货币*对有效需求的拉动作用效微力乏的原因了。*建议:(1)在继续执行积极财政*的基础上,要缓解通货紧缩、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货币*方面必须改变一味增加货币供应总量的做法,在维持广义货币M2增长率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将工作重点转向*货币供给结构即提高货币流动性方面,鼓励储蓄存款、定期存款等准货币转化为现金及活期存款,使M1的增长率相对高于M2的增长率。(2)通过鼓励消费和投资,对高达6亿多的储蓄存款进行分流,而鼓励消费的基础性工作在于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障机制和社会化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而鼓励投资,一方面要加强我国的金融工具创新以增加金融投资的渠道,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降低投资*以鼓励实业投资。二、从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看扩张性货币*的局限性当*银行为刺激社会需求而采取扩张性货币*时,主要是通过基础货币的投放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办法来实现的。但是,在微观经济主体消费和投资意愿低下的经济背景中:(1) 由于物价水平持续下跌情况下“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及名义利率水平尤其是名义储蓄存款利率水平相对低下,居民的经济行为往往表现为持币待购 ,由此导致社会现金流通量的增加和现金漏损率的提高,客观上起到了降低货币乘数和抵消*银行货币供给的作用。(2) 因为销售不畅和生产经营的萎缩,企业对于活期存款的交易性需求减少,加上其投资行为受到遏制,企业活期存款在一定程度上会转化为定期存款,如上所述,定期存款比率的上升同样起到降低货币乘数、抵消*银行货币供给的作用。(3)商业银行在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和*银行基础货币投放增加的情况下,可用资金大量增加,与此同时其贷放规模并未随之相应增长,原因有二:第一,企业和居民贷款意愿低下使得全社会贷款需求不振;第二,贷放风险尤其是信用风险增加,商业银行出于风险控制和资产安全性的需要严格控制资金贷放,出现银行“惜贷”现象。最终体现出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变化,即超额存款准备金的超常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降低货币乘数,抵消*银行货币供给的作用。综上所述,在*银行为刺激社会需求而试图扩张货币供给的过程中,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在客观上却与*银行的*意向背道而驰,进而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货币*效应的实现。*建议:(1)在扩张性货币*中的制定和实施中注重*银行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必须将*重点放在引导商业银行、工商企业及居民的经济行为上,使之 “顺对货币*的风向”,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扩张性货币*刺激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效应。(2) 在经济*的制定和实施中注重诸多经济*如财政*、货币*、收入*、投资*及产业*、社会保障*等的综合协调运用,过度依赖于少数经济*如货币及财政*的做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不可行的。(3) 加快和深化金融*改革,这是走出通货紧缩,推动经济增长所必不可少的。三、从货币*的传导看扩张性货币*的局限性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的主要目的在于综合运用各种货币*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影响经济主体的货币需求,从而对全社会的投资水平和消费支出规模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使之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由此,从*银行具*定和实施货币*到实现货币*的最终目标之间,必然有一个相关的传导过程。以扩张性货币*的传导为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层次:1、*银行根据刺激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既定货币*目标,运用各种货币*工具增加基础货币投放,提高商业银行派生存款创造能力,并降低利率水平。这是扩张性货币*是否有效的基础。但是,在现阶段*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有相当一部分并未进入多倍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其原因在于银行资金的内部短路现象,它是指银行体系增加的准备金没有最终用于向工商企业和居民的放款,而是滞留在了银行体系内部,或是用于银行之间的资金拆借和证券买卖,或是以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形式存在。这种现象在客观上起到了减少基础货币的作用,基础货币的减少又通过多倍存款货币的紧缩进一步缩减了货币的实际供给,导致社会资金相对减少。2、商业银行在接受*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超额存款准备金大量增加的基础上,对*银行的具体*做出反应,即根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的意向相应调整其业务,动用超额准备金扩大向工商企业和居民个人放款的规模并调低放款的利率水平,同时通过派生存款创造机制影响货币供应总量的增加。作为在*银行和工商企业及居民之间充当传导媒介的商业银行,在利益驱动的基础上,能否对*银行的宏观*意图做出“顺对*风向”的迅速反应,是货币*顺利传导的基本保证。但是,由于现阶段商业银行资产的单一化以及现存的银行信贷配给机制自身抑制需求和减少流通中货币的作用,加上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目的,在*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放松银根时,出现了日益普遍的“惜贷”和前文提及的银行资金内部短路现象,大量资金滞留于银行体系内部而未形成对投资和消费的拉动效应。3、工商企业和居民个人根据*银行发出的放松银根的*意向,在商业银行扩大放款规模,金融市场上资金供给充裕、利率水平下降的情况下,相应扩大其投资和消费支出,最终实现货币*刺激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目标。这一层次是货币*传导的关键,近年我国宏观金融*的实际效应业已证明,现阶段,即使在积极财政*的配合下,无论是社会消费支出,还是投资支出,扩张性的货币*均无法有效拉动。应该说,当前我国出现的通货紧缩趋势其实质是*性的,是我国现行经济包括金融*中诸多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我国现行的货币*传导机制存在严重的阻塞现象,它不仅存在于对实质经济有着最终影响的第三层次上,也存在于货币传导的前两个层次上,使得扩张性货币*对经济的有限拉动作用又打折扣。*建议:(1) 改变当前*银行投放基础货币过度依赖于再贷款渠道的局面,*银行应在更大的规模和范围内运用再贴现及公开市场业务,以此拓展*银行实施货币*的手段和途径,增强宏观金融*的有效性。(2) 必须加快我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货币市场的建设,改变当前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发展的不均衡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立顺畅的货币*传导机制创造良好的基础。其中,完善票据市场、拆借市场和短期国债市场是当务之急。(3) 充分利用当前有利的经济环境,加快我国经济*改革的步伐以消除对消费和投资的*性约束。就金融*改革而言,必须尽快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根本性改造,以消除现行银行*抑制需求,减少流通中货币的作用。
希望采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20:03

一、财政*与货币* 首先,财政*与货币*存在统一的一面,它们都是国家实行宏观*的经济手段,并且通常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 其次,财政*与货币*又存在对立的一面,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是: 1. 含义不同。前者是指*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后者是指一国*银行为实现一定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相应的*措施。 2. 内容不同。前者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与此相关的经济*,如发行国库券,减免农业税,发放种粮直接补贴,*对青藏铁路等公共工程和水、电、油、气等商品投资的多少都属于财政*;后者的特点是通过利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挥作用,与银行有关的一系列*,如降低存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再贷款及调节外汇储备数量等都属于货币*。 3. 效用不同。由于前者是由国家制定的,须经全国*或其常委会通过,而后者由*银行直接制定,因而财政*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不具备货币*的灵活性和及时性。在货币*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其本身既可以吸收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二、紧缩性财政*与扩张性财政*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实施什么财政*,取决于该国当时的国民经济状况,这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一般来说,财政*强调以平衡为主,也可在特殊阶段“逆经济风向行事”,在经济高涨时实行紧缩性财政*,在经济萧条时实行扩张性财政*。 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现了内需不足、出口竞争加剧、就业压力增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突出问题。面对我国经济处于收缩阶段的实际,党*、*果断决定实施积极财政*,用财政*的手段筹集资金,通过发行长期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并提高国家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恢复征收利息税,以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实施积极财政*,财政赤字增加,*支出增加,推动了经济总量的增长,*的税收同步增加,因而实施积极财政*就是坚持发展。这表明人的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并且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积极财政*就是要通过扩张性财政支出刺激需求,用高国债、高财政赤字的方法拉动国内经济,其实质是扩张性财政*。这是我国经济处于收缩阶段的特殊条件下采取的特定*,从中、长期来说,应当坚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并逐步缩小财政赤字。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行积极财政*的背景和理由不存在了,当然就要取消这一*。同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实行积极财政*固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积极财政*有利有弊,它可能带来一定的“挤出效应”,也必然带来财政赤字和债务的增加,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长期实行积极财政*而不出问题的,所以积极财政*一定要淡出。 *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标志着实行已近7年的积极财政*开始调整取向。稳健财政*实质是介于扩张性财政*和紧缩性财政*之间的中性财政*,它既不同于积极财政*那样的扩张,也不同于紧缩性财政*那样的收缩,而是适合在经济运行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又存在结构性矛盾的条件下,通过“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逐步减少它的扩张力度,其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实行稳健财政*,可以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不同行业“有保有压”。这样区别对待国内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既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也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三、紧缩性货币*与扩张性货币* *银行制定的货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根据稳定货币、发展经济的客观要求,因时制宜地制定和实施紧缩性货币*或扩张性货币*。 1998年以来,由于国内通货紧缩、国际经济不景气,我国灵活运用稳健的货币*,一方面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用来增加人民收入,提高购买力,刺激消费;另一方面降低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取消贷款规模*,以鼓励企业增加贷款,扩大投资需求,同时利率的降低,也可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适应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需要。但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我们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其实,实施稳健货币*有利也有弊,利益驱动的结果是地方*主导投资不可避免,以致部分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尤其是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引发了煤、电、油全面紧张和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 面对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及时调整货币*,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再贷款浮动利息制度,并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共1.5个百分点。同时,银监会严查过热行业、地区的贷款,全面清理金融机构对在建、拟建项目已发放或已承诺发放的固定资产贷款的使用,从而使部分行业投资过热、信贷总量增长过快的势头初步得到控制。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这将使资金成本、价格体系进一步得到理顺,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有利于人民生活。实践证明,国家已出台的货币*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措施符合联系的观点和适度的原则,同时表明我国宏观*职能部门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熟练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日益增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21:37

紧缩性货币*即时减少了货币供给,从而提高了利率,进而导致了投资成本的增加,也就减少了投资,即减少了内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23:29

货币紧缩,人民对物质需求*也就降低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