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七年级上册历史《中国历史》知识要点。内个内个是人教版的。 多谢啦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8:44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8:13

七年级上学期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用火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粗糙的石器 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   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人工取火
 懂得爱美
死后埋葬  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类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生产活动 生产工具 住房 用具 穿着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 浙江省余姚市 种植水稻
饲养家畜 磨制石器耒耜耕地 干栏式房屋(水井) 制造陶器玉器乐器 学会纺织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陕西
西安 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半地穴式房屋 彩陶(上有最早文字雏形)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大汶口文化:出现*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 第1、2课看一下《精析精练》中和原来测试卷中的改错题型。
第3课 华夏之祖
一、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黄帝:人文初祖。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嫘祖养蚕缫丝、仓颉造字、伶伦编乐谱)
二、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阳城 禹 桀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 汤 纣
周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
东周 公元前770年 洛邑 周平王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桀、纣残暴失民心;商汤和武王仁义之举得民心;任用贤人(伊尹、姜尚),联合周边小国。
三、夏商周的*
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3、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
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品种已基本完备。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这时的灿烂文明是以奴隶的悲惨生活为代价的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著名霸主:齐桓公(标志:葵丘会盟),晋文公(标志:城濮大战胜利),楚庄王
2、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在晋楚争霸中取得胜利。
3、影响: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注意方位)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 本课相关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注意是哪个战争中的)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一、经济上
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
2、著名的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地点:成都平原 泯江中游
③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二、*上——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③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④内容和影响:
内容 影响
奖励耕战
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经济发展,国富 总之,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军队战斗力增强,兵强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集权

第8、9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文字的演变
时间 商 商周 西周晚期 战国
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竹书、帛书
材料 龟甲、兽骨 青铜器 竹简、丝帛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二、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
天文 古*载的最早日食发生在夏朝
商朝甲骨文有许多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
历法 相传夏朝就有历法(夏历),商朝的历法更为完备
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医学 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文学 屈原和他的代表作《离*》
音乐 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内容
儒家 春秋 孔子 《论语》 *思想——“仁”:“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战国 孟子 仁*国、轻徭薄赋、可持续利用资源
道家 春秋 老子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战国 庄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战国 墨子 ”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法家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运用三家观点解决问题:儒:说服教育;道:顺其自然;法:严格的规定和有效的惩罚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阳 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影响
* 创立*主义*集权制度 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文化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 北筑长城、开发南疆
(统一岭南,修筑灵渠) 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国家。
★ 秦始皇评价: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君主(史实);但也有残暴的一面(史实);总体功大于过。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一、秦的*
①繁重的徭役和赋税(上交三分之二) ②严酷的刑法 ③二世更加残暴(赵高“指鹿为马”)
秦朝的*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时间:公元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 经过:略 根本原因:秦的*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他们的*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军推翻秦朝
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刘邦:直*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 相关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 故事:鸿门宴
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历史上把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是“文景之治”)
1、原因: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②总结秦朝亡于*的教训。
2、措施:①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 ②提倡节约; ③提倡“以德化民”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 措施 效果
*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 “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主父偃的建议) 诸侯国再也无力与*对抗
思想
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他们批评皇帝的*,指责*,对*集权很不利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建议)
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四、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 都城:洛阳 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治理黄河:西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派王景主持修河。
农业的进步:西汉出现了犁壁(翻土碎土)、耧车(播种工具)、二牛抬杠的方法。
二、丝织: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也很高,丝绸得到外国人喜欢。
冶炼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治铁工具),比欧洲早一千多年。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统一铸造五铢钱(经济大一统)商业的繁荣:东西二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专门的商业区:市。(但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匈奴的生活习俗: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迁徙。
2、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
3、匈奴族生产的发展(畜牧业兴旺发达;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
二、匈奴与汉朝的和战
时间 西汉初年 汉武帝时期 汉元帝时期
形势 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经过文景之治,国力强盛 匈奴*,其中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
* 和亲: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匈奴,每年送给大量谷物和纺织品。 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漠北战役:公元前119年) 昭君出塞
效果 匈奴骑兵年年挥师南下,和亲没有根本上解决匈奴的威胁 漠北之战,匈奴受到沉重打击,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对比汉初的和亲与汉元帝时期的和亲,有什么不同?
★ 总结: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经济、*、军事、思想)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目的: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经济交往。
4、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60年(标志着今地区开始隶属*,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2、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出发)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 纸的发明(时间:西汉早期) 2.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3.造纸术的传播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1、《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时期的数学成就)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三、名医辈出
1、华佗(神医):*剂“麻沸散”、“五禽戏”
2、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 我国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发明和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华佗制成“麻沸散”;《九章算术》里的某些成就
(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还有祖冲之把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七位)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
①起源于古印度 ②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③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④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2、道教的兴起
①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 ②创始人:张陵 ③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④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二、司马迁和《史记》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史学成就: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文学成就: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泥土烧制,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时间:公元200年 作战双方:袁绍VS曹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
形势: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时间:公元208年 作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号 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魏 220年称帝 洛阳 曹丕
汉 221年称帝 成都 刘备
吴 222年称王 建业 孙权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加强了内地和地区的联系。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西晋的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①魏灭蜀;②265年,西晋代魏;(开国皇帝:司马炎;都城:洛阳)③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2、内迁的各族(东汉末年开始;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3、西晋的灭亡
原因:①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②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亡了西晋。
二、淝水之战
1、形势: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2、时间:公元383年 作战双方:前秦VS东晋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原因)
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2、表现: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③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
439年,在东北地区兴起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二、民族大融合
1、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渐成为大趋势(孝文帝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根本目的和原因是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汉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21、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著作 贡献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缀术》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一千年。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地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书画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 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是“书圣”。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石窟艺术 北朝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8:13

七年级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2005.12
知识点一:远古人类
古人类 时间 工具
制造 生产
生活 社会
组织 火的
使用 地点 备注
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群居 天然火 云南元谋 最早
北京人 距今70~20万年 北京周口店 保留猿的特征
知识点二:氏族聚落(人类进入农耕时代)的特征
居民 半坡聚落 河姆渡聚落
地域 黄河流域(北方)代表:陕西西安半坡村 长江流域(南方)代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房屋 半地穴式 干栏式
农业生产 种植粟 种植水稻
工具 磨制石器 磨制石器、骨器
陶器 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第19页) 黑陶(刻画猪纹的黑陶钵)
知识点三:传说时代
1.传说中炎帝和皇帝的历史贡献: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传说他教农具,教农耕,尝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集市。
黄帝: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等,他的妻子缧祖发明养蚕抽丝的技术。
2.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远古传说是文字发明前先民们对远古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记述,有神话的成分,也有一些可靠的根据。史实是完全真实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
3.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二部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4.龙的形象:龙是众多部落图腾的融合体,反映出不同部落之间从战争走向联合,进而构成华夏族主体的历程。
5.禅让制与世袭制:
禅让制:(存在于尧舜禹时期)通过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公天下”
世袭制:(从夏朝启开始到封建社会结束)指一个家族世代世袭王位(帝位),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是一种“家天下”的制度。
6.大禹治水的启示:①启示一创新②启示二:坚持不懈不达目的的誓不罢休的精神。③启示三:人类与环境应和谐地相处,做到可以持续发展。应当树立环保意识
知识点四:夏商西周
1.盘庚迁殷: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稳定下来
2.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打败商纣王,商朝灭亡
3.分封制:原因:西周疆域广大,为了加强对周边的巩固。
内容:周王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诸侯服从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作用:①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②密切了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缺点:从长远看,又会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4.夏商西周的更迭
朝代 夏 商 西周 从夏商灭亡中得到的启示:
1.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应符合民心,用人应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3.荒淫无道和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为人民所抛弃等
开国之君 禹 汤 周武王
开国之君 桀 纣 周幽王
知识点五: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1. 春秋五霸:齐桓公:首霸春秋:东方大国,富有鱼盐之利;任用管仲改革国家富强;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葵丘会盟是争霸的实现)/晋文公:城濮之战(为人诚信、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
中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宋襄公秦穆公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到*
合纵: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连横:秦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有:秦国的张仪、魏国的公孙衍。
合纵连横的结果:五国朝秦暮楚,合纵被瓦解,秦国力量日益强大。
知识点六:社会变革
1.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牛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取得显著进步的标志。生产力的发展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并且逐渐代替了大规模的强制性集体耕作(西周的“千耦齐耘”),史书上记载这一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各国纷纷展开变法。
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改革最彻底的改革(时间:公元前356年)
内容:主要内容:富国措施—--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强兵措施----奖励军功;加强*集权的措施----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强大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改革的认识:①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②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精神和献身精神才能实现价值。③改革是强国之路,是除旧布新的良药。
知识点七:甲骨文和青铜器:
1.甲骨文:(1)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骨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2)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3)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比较成熟,与今天汉字有渊源的关系。
2.青铜器: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青铜代表作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意义: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折射出商朝强盛的国力。
知识点八: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1.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要在《论语》:孔子弟子把他的言论整理而成的书。
思想上:“仁”和“礼”两部分。
*上: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成为了以后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
教育上:创办私学是民间办学的开始;主张“有教无类”,当仁不让,因材施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百家争鸣:
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代表作或言论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 《论语》 “仁”和“礼”
孟子 战国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墨家 墨子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
道家 老子 春秋 《道德经》 顺应自然、事物对立面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庄子 战国 《庄子》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韩非子》 法治、*集权
在学校社会上“破坏公物”的行为屡屡发生,如何来遏制这种不良行为,请你参考战国时期
儒、墨、道、法各学派的思想主张,谈谈你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九: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1.都江堰:①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②它具有防洪灌溉双重功能③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④代表了我古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铜钟是周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编钟由几件铜钟组合而成形状相同。它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
知识点十:秦帝国的兴亡
1.秦统一的条件:①统一是历史趋势②商鞅变法使秦国中最富强的国家。③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大败七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纸上谈兵—赵括)
2.秦的统一:顺序:韩—赵—魏—楚—燕—齐。时间:公元前230——前221年
3.秦朝的建立:前221,秦王嬴政(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国家,定都咸阳。
4.秦朝统一意义:
(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从此,统一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成了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5.陈胜吴广:根本原因:秦朝的*;直接原因:大雨耽误工期。
意义:陈胜吴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知识点十一:秦始皇加强*集权的措施
1.内容:*上:①采用“皇帝”称号②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③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度。
经济文化:①统一车辆形制②统一文字,先小篆后隶书③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④统一度量衡
军事上: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抵御匈进攻。 思想上:焚书坑儒
知识点十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西汉建立:前202年,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2.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思想上:采纳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上: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巧妙削弱诸侯王封国的权力。②加强检察制度:在*,设立司隶校尉;地方:设立刺史。 作用:*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知识点十三: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开拓西域: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作用: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2.汉朝在西域设立的机构: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意义:这是今地区正式归属*统辖的开始。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3.丝绸之路:①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②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术等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东来。 ③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知识点十四:先进的秦汉科学技术
1.造纸术:①发明:西汉前期,人们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
②改造:东汉前期,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做造纸原料,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又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史称“蔡侯纸”③公元3——4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就已经相当普遍。④造纸术的发明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2.医学:①医圣:东汉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②神医: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研制“麻沸散”,这是医学史上的创举。
3.数学成就:《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前期,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它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知识点十五:昌盛的秦汉文化
1.宗教:①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人到天竺求佛法,促进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这种教义有利与维护现存的等级秩序。东汉末年,佛教在民间流传开来。佛教的传播 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②道教:东汉后期,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其教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
③东汉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2.史学:《史记》:西汉司马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3.雕塑艺术: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反映出秦朝雕塑艺术高超水平,生动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知识点十六: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战争:①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袁绍,后统一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重视人才;实行屯田,实力增强)
②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③分析曹操在两次战争中一败一胜的原因:
2.三国建立:
国家 建立者 时间 定都 其他
魏 曹丕 220 洛阳 三国鼎立开始
蜀 刘备 221 成都
吴 孙权 222 建业 三国鼎立正式形成
知识点十七:南方经济的发展
1.人口南迁:时间:东汉末年;原因:①北方战乱,动荡不安,南方安定。②少数民族向中原的不断推进。③迁移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到达岭南地区。
2.江南经济的发展:①原因:补充了大量劳动人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江南自然条件优越;社会安定。②表现:农业:开辟出大量湖田;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种植双季稻;新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手工业:纺织业发达;冶铸业中发明了灌钢法;青瓷成为人民日常的生活用具;
商业:城市繁荣,人口众多。
知识点十八:北方的民族汇聚.孝文帝改革:原因:顺应历史潮流;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时间:494年;内容:迁都洛阳;汉化措施。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知识点十九: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1.数学:南朝宋、齐之际的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早了约1000年。
2.农学:北魏和东魏之间的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写成的《齐民要术》反映北方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3.北魏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写成的《水经注》既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知识点二十:异彩方呈的艺术成就
1.书法:东晋的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他的字有“漂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他被尊称为“书圣”。
2.绘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东晋人顾恺之。以人物画最为突出,现存《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石窟艺术:最著名的有陕西大通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8:12

七年级上学期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用火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粗糙的石器 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   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人工取火
 懂得爱美
死后埋葬  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类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生产活动 生产工具 住房 用具 穿着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 浙江省余姚市 种植水稻
饲养家畜 磨制石器耒耜耕地 干栏式房屋(水井) 制造陶器玉器乐器 学会纺织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陕西
西安 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半地穴式房屋 彩陶(上有最早文字雏形)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大汶口文化:出现*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 第1、2课看一下《精析精练》中和原来测试卷中的改错题型。
第3课 华夏之祖
一、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黄帝:人文初祖。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嫘祖养蚕缫丝、仓颉造字、伶伦编乐谱)
二、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阳城 禹 桀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 汤 纣
周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
东周 公元前770年 洛邑 周平王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桀、纣残暴失民心;商汤和武王仁义之举得民心;任用贤人(伊尹、姜尚),联合周边小国。
三、夏商周的*
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3、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
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品种已基本完备。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这时的灿烂文明是以奴隶的悲惨生活为代价的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著名霸主:齐桓公(标志:葵丘会盟),晋文公(标志:城濮大战胜利),楚庄王
2、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在晋楚争霸中取得胜利。
3、影响: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注意方位)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 本课相关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注意是哪个战争中的)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一、经济上
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
2、著名的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地点:成都平原 泯江中游
③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二、*上——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③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④内容和影响:
内容 影响
奖励耕战
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经济发展,国富 总之,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军队战斗力增强,兵强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集权

第8、9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文字的演变
时间 商 商周 西周晚期 战国
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竹书、帛书
材料 龟甲、兽骨 青铜器 竹简、丝帛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二、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
天文 古*载的最早日食发生在夏朝
商朝甲骨文有许多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
历法 相传夏朝就有历法(夏历),商朝的历法更为完备
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医学 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文学 屈原和他的代表作《离*》
音乐 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内容
儒家 春秋 孔子 《论语》 *思想——“仁”:“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战国 孟子 仁*国、轻徭薄赋、可持续利用资源
道家 春秋 老子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战国 庄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战国 墨子 ”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法家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运用三家观点解决问题:儒:说服教育;道:顺其自然;法:严格的规定和有效的惩罚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阳 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影响
* 创立*主义*集权制度 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文化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 北筑长城、开发南疆
(统一岭南,修筑灵渠) 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国家。
★ 秦始皇评价: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君主(史实);但也有残暴的一面(史实);总体功大于过。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一、秦的*
①繁重的徭役和赋税(上交三分之二) ②严酷的刑法 ③二世更加残暴(赵高“指鹿为马”)
秦朝的*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时间:公元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 经过:略 根本原因:秦的*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他们的*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军推翻秦朝
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刘邦:直*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 相关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 故事:鸿门宴
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历史上把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是“文景之治”)
1、原因: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②总结秦朝亡于*的教训。
2、措施:①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 ②提倡节约; ③提倡“以德化民”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 措施 效果
*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 “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主父偃的建议) 诸侯国再也无力与*对抗
思想
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他们批评皇帝的*,指责*,对*集权很不利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建议)
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四、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 都城:洛阳 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治理黄河:西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派王景主持修河。
农业的进步:西汉出现了犁壁(翻土碎土)、耧车(播种工具)、二牛抬杠的方法。
二、丝织: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也很高,丝绸得到外国人喜欢。
冶炼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治铁工具),比欧洲早一千多年。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统一铸造五铢钱(经济大一统)商业的繁荣:东西二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专门的商业区:市。(但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匈奴的生活习俗: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迁徙。
2、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
3、匈奴族生产的发展(畜牧业兴旺发达;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
二、匈奴与汉朝的和战
时间 西汉初年 汉武帝时期 汉元帝时期
形势 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经过文景之治,国力强盛 匈奴*,其中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
* 和亲: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匈奴,每年送给大量谷物和纺织品。 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漠北战役:公元前119年) 昭君出塞
效果 匈奴骑兵年年挥师南下,和亲没有根本上解决匈奴的威胁 漠北之战,匈奴受到沉重打击,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对比汉初的和亲与汉元帝时期的和亲,有什么不同?
★ 总结: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经济、*、军事、思想)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目的: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经济交往。
4、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60年(标志着今地区开始隶属*,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2、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出发)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 纸的发明(时间:西汉早期) 2.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3.造纸术的传播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1、《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时期的数学成就)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三、名医辈出
1、华佗(神医):*剂“麻沸散”、“五禽戏”
2、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 我国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发明和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华佗制成“麻沸散”;《九章算术》里的某些成就
(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还有祖冲之把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七位)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
①起源于古印度 ②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③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④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2、道教的兴起
①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 ②创始人:张陵 ③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④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二、司马迁和《史记》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史学成就: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文学成就: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泥土烧制,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时间:公元200年 作战双方:袁绍VS曹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
形势: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时间:公元208年 作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号 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魏 220年称帝 洛阳 曹丕
汉 221年称帝 成都 刘备
吴 222年称王 建业 孙权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加强了内地和地区的联系。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西晋的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①魏灭蜀;②265年,西晋代魏;(开国皇帝:司马炎;都城:洛阳)③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2、内迁的各族(东汉末年开始;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3、西晋的灭亡
原因:①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②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亡了西晋。
二、淝水之战
1、形势: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2、时间:公元383年 作战双方:前秦VS东晋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原因)
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2、表现: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③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
439年,在东北地区兴起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二、民族大融合
1、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渐成为大趋势(孝文帝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根本目的和原因是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汉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21、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著作 贡献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缀术》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一千年。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地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书画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 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是“书圣”。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石窟艺术 北朝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8:13

七年级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2005.12
知识点一:远古人类
古人类 时间 工具
制造 生产
生活 社会
组织 火的
使用 地点 备注
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群居 天然火 云南元谋 最早
北京人 距今70~20万年 北京周口店 保留猿的特征
知识点二:氏族聚落(人类进入农耕时代)的特征
居民 半坡聚落 河姆渡聚落
地域 黄河流域(北方)代表:陕西西安半坡村 长江流域(南方)代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房屋 半地穴式 干栏式
农业生产 种植粟 种植水稻
工具 磨制石器 磨制石器、骨器
陶器 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第19页) 黑陶(刻画猪纹的黑陶钵)
知识点三:传说时代
1.传说中炎帝和皇帝的历史贡献: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传说他教农具,教农耕,尝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集市。
黄帝: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等,他的妻子缧祖发明养蚕抽丝的技术。
2.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远古传说是文字发明前先民们对远古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记述,有神话的成分,也有一些可靠的根据。史实是完全真实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
3.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二部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4.龙的形象:龙是众多部落图腾的融合体,反映出不同部落之间从战争走向联合,进而构成华夏族主体的历程。
5.禅让制与世袭制:
禅让制:(存在于尧舜禹时期)通过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公天下”
世袭制:(从夏朝启开始到封建社会结束)指一个家族世代世袭王位(帝位),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是一种“家天下”的制度。
6.大禹治水的启示:①启示一创新②启示二:坚持不懈不达目的的誓不罢休的精神。③启示三:人类与环境应和谐地相处,做到可以持续发展。应当树立环保意识
知识点四:夏商西周
1.盘庚迁殷: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稳定下来
2.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打败商纣王,商朝灭亡
3.分封制:原因:西周疆域广大,为了加强对周边的巩固。
内容:周王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诸侯服从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作用:①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②密切了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缺点:从长远看,又会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4.夏商西周的更迭
朝代 夏 商 西周 从夏商灭亡中得到的启示:
1.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应符合民心,用人应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3.荒淫无道和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为人民所抛弃等
开国之君 禹 汤 周武王
开国之君 桀 纣 周幽王
知识点五: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1. 春秋五霸:齐桓公:首霸春秋:东方大国,富有鱼盐之利;任用管仲改革国家富强;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葵丘会盟是争霸的实现)/晋文公:城濮之战(为人诚信、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
中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宋襄公秦穆公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到*
合纵: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连横:秦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有:秦国的张仪、魏国的公孙衍。
合纵连横的结果:五国朝秦暮楚,合纵被瓦解,秦国力量日益强大。
知识点六:社会变革
1.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牛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取得显著进步的标志。生产力的发展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并且逐渐代替了大规模的强制性集体耕作(西周的“千耦齐耘”),史书上记载这一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各国纷纷展开变法。
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改革最彻底的改革(时间:公元前356年)
内容:主要内容:富国措施—--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强兵措施----奖励军功;加强*集权的措施----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强大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改革的认识:①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②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精神和献身精神才能实现价值。③改革是强国之路,是除旧布新的良药。
知识点七:甲骨文和青铜器:
1.甲骨文:(1)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骨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2)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3)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比较成熟,与今天汉字有渊源的关系。
2.青铜器: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青铜代表作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意义: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折射出商朝强盛的国力。
知识点八: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1.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要在《论语》:孔子弟子把他的言论整理而成的书。
思想上:“仁”和“礼”两部分。
*上: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成为了以后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
教育上:创办私学是民间办学的开始;主张“有教无类”,当仁不让,因材施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百家争鸣:
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代表作或言论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 《论语》 “仁”和“礼”
孟子 战国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墨家 墨子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
道家 老子 春秋 《道德经》 顺应自然、事物对立面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庄子 战国 《庄子》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韩非子》 法治、*集权
在学校社会上“破坏公物”的行为屡屡发生,如何来遏制这种不良行为,请你参考战国时期
儒、墨、道、法各学派的思想主张,谈谈你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九: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1.都江堰:①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②它具有防洪灌溉双重功能③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④代表了我古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铜钟是周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编钟由几件铜钟组合而成形状相同。它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
知识点十:秦帝国的兴亡
1.秦统一的条件:①统一是历史趋势②商鞅变法使秦国中最富强的国家。③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大败七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纸上谈兵—赵括)
2.秦的统一:顺序:韩—赵—魏—楚—燕—齐。时间:公元前230——前221年
3.秦朝的建立:前221,秦王嬴政(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国家,定都咸阳。
4.秦朝统一意义:
(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从此,统一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成了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5.陈胜吴广:根本原因:秦朝的*;直接原因:大雨耽误工期。
意义:陈胜吴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知识点十一:秦始皇加强*集权的措施
1.内容:*上:①采用“皇帝”称号②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③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度。
经济文化:①统一车辆形制②统一文字,先小篆后隶书③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④统一度量衡
军事上: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抵御匈进攻。 思想上:焚书坑儒
知识点十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西汉建立:前202年,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2.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思想上:采纳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上: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巧妙削弱诸侯王封国的权力。②加强检察制度:在*,设立司隶校尉;地方:设立刺史。 作用:*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知识点十三: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开拓西域: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作用: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2.汉朝在西域设立的机构: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意义:这是今地区正式归属*统辖的开始。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3.丝绸之路:①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②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术等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东来。 ③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知识点十四:先进的秦汉科学技术
1.造纸术:①发明:西汉前期,人们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
②改造:东汉前期,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做造纸原料,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又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史称“蔡侯纸”③公元3——4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就已经相当普遍。④造纸术的发明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2.医学:①医圣:东汉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②神医: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研制“麻沸散”,这是医学史上的创举。
3.数学成就:《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前期,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它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知识点十五:昌盛的秦汉文化
1.宗教:①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人到天竺求佛法,促进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这种教义有利与维护现存的等级秩序。东汉末年,佛教在民间流传开来。佛教的传播 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②道教:东汉后期,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其教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
③东汉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2.史学:《史记》:西汉司马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3.雕塑艺术: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反映出秦朝雕塑艺术高超水平,生动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知识点十六: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战争:①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袁绍,后统一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重视人才;实行屯田,实力增强)
②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③分析曹操在两次战争中一败一胜的原因:
2.三国建立:
国家 建立者 时间 定都 其他
魏 曹丕 220 洛阳 三国鼎立开始
蜀 刘备 221 成都
吴 孙权 222 建业 三国鼎立正式形成
知识点十七:南方经济的发展
1.人口南迁:时间:东汉末年;原因:①北方战乱,动荡不安,南方安定。②少数民族向中原的不断推进。③迁移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到达岭南地区。
2.江南经济的发展:①原因:补充了大量劳动人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江南自然条件优越;社会安定。②表现:农业:开辟出大量湖田;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种植双季稻;新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手工业:纺织业发达;冶铸业中发明了灌钢法;青瓷成为人民日常的生活用具;
商业:城市繁荣,人口众多。
知识点十八:北方的民族汇聚.孝文帝改革:原因:顺应历史潮流;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时间:494年;内容:迁都洛阳;汉化措施。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知识点十九: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1.数学:南朝宋、齐之际的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早了约1000年。
2.农学:北魏和东魏之间的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写成的《齐民要术》反映北方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3.北魏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写成的《水经注》既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知识点二十:异彩方呈的艺术成就
1.书法:东晋的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他的字有“漂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他被尊称为“书圣”。
2.绘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东晋人顾恺之。以人物画最为突出,现存《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石窟艺术:最著名的有陕西大通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8:13

到大一点的书店(专售学习资料的)看看啊!或者问一下历史老师,一般是有的,用心找找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8:14

不谢不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8:13

到大一点的书店(专售学习资料的)看看啊!或者问一下历史老师,一般是有的,用心找找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8:13

七年级上学期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用火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粗糙的石器 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   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人工取火
 懂得爱美
死后埋葬  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类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生产活动 生产工具 住房 用具 穿着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 浙江省余姚市 种植水稻
饲养家畜 磨制石器耒耜耕地 干栏式房屋(水井) 制造陶器玉器乐器 学会纺织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陕西
西安 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半地穴式房屋 彩陶(上有最早文字雏形)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大汶口文化:出现*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 第1、2课看一下《精析精练》中和原来测试卷中的改错题型。
第3课 华夏之祖
一、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黄帝:人文初祖。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嫘祖养蚕缫丝、仓颉造字、伶伦编乐谱)
二、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阳城 禹 桀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 汤 纣
周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
东周 公元前770年 洛邑 周平王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桀、纣残暴失民心;商汤和武王仁义之举得民心;任用贤人(伊尹、姜尚),联合周边小国。
三、夏商周的*
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3、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
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品种已基本完备。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这时的灿烂文明是以奴隶的悲惨生活为代价的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著名霸主:齐桓公(标志:葵丘会盟),晋文公(标志:城濮大战胜利),楚庄王
2、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在晋楚争霸中取得胜利。
3、影响: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注意方位)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 本课相关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注意是哪个战争中的)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一、经济上
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
2、著名的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地点:成都平原 泯江中游
③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二、*上——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③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④内容和影响:
内容 影响
奖励耕战
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经济发展,国富 总之,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军队战斗力增强,兵强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集权

第8、9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文字的演变
时间 商 商周 西周晚期 战国
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竹书、帛书
材料 龟甲、兽骨 青铜器 竹简、丝帛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二、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
天文 古*载的最早日食发生在夏朝
商朝甲骨文有许多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
历法 相传夏朝就有历法(夏历),商朝的历法更为完备
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医学 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文学 屈原和他的代表作《离*》
音乐 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内容
儒家 春秋 孔子 《论语》 *思想——“仁”:“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战国 孟子 仁*国、轻徭薄赋、可持续利用资源
道家 春秋 老子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战国 庄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战国 墨子 ”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法家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运用三家观点解决问题:儒:说服教育;道:顺其自然;法:严格的规定和有效的惩罚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阳 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影响
* 创立*主义*集权制度 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文化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 北筑长城、开发南疆
(统一岭南,修筑灵渠) 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国家。
★ 秦始皇评价: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君主(史实);但也有残暴的一面(史实);总体功大于过。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一、秦的*
①繁重的徭役和赋税(上交三分之二) ②严酷的刑法 ③二世更加残暴(赵高“指鹿为马”)
秦朝的*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时间:公元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 经过:略 根本原因:秦的*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他们的*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军推翻秦朝
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刘邦:直*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 相关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 故事:鸿门宴
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历史上把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是“文景之治”)
1、原因: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②总结秦朝亡于*的教训。
2、措施:①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 ②提倡节约; ③提倡“以德化民”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 措施 效果
*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 “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主父偃的建议) 诸侯国再也无力与*对抗
思想
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他们批评皇帝的*,指责*,对*集权很不利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建议)
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四、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 都城:洛阳 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治理黄河:西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派王景主持修河。
农业的进步:西汉出现了犁壁(翻土碎土)、耧车(播种工具)、二牛抬杠的方法。
二、丝织: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也很高,丝绸得到外国人喜欢。
冶炼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治铁工具),比欧洲早一千多年。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统一铸造五铢钱(经济大一统)商业的繁荣:东西二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专门的商业区:市。(但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匈奴的生活习俗: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迁徙。
2、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
3、匈奴族生产的发展(畜牧业兴旺发达;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
二、匈奴与汉朝的和战
时间 西汉初年 汉武帝时期 汉元帝时期
形势 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经过文景之治,国力强盛 匈奴*,其中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
* 和亲: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匈奴,每年送给大量谷物和纺织品。 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漠北战役:公元前119年) 昭君出塞
效果 匈奴骑兵年年挥师南下,和亲没有根本上解决匈奴的威胁 漠北之战,匈奴受到沉重打击,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对比汉初的和亲与汉元帝时期的和亲,有什么不同?
★ 总结: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经济、*、军事、思想)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目的: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经济交往。
4、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60年(标志着今地区开始隶属*,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2、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出发)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 纸的发明(时间:西汉早期) 2.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3.造纸术的传播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1、《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时期的数学成就)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三、名医辈出
1、华佗(神医):*剂“麻沸散”、“五禽戏”
2、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 我国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发明和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华佗制成“麻沸散”;《九章算术》里的某些成就
(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还有祖冲之把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七位)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
①起源于古印度 ②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③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④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2、道教的兴起
①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 ②创始人:张陵 ③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④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二、司马迁和《史记》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史学成就: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文学成就: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泥土烧制,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时间:公元200年 作战双方:袁绍VS曹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
形势: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时间:公元208年 作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号 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魏 220年称帝 洛阳 曹丕
汉 221年称帝 成都 刘备
吴 222年称王 建业 孙权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加强了内地和地区的联系。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西晋的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①魏灭蜀;②265年,西晋代魏;(开国皇帝:司马炎;都城:洛阳)③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2、内迁的各族(东汉末年开始;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3、西晋的灭亡
原因:①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②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亡了西晋。
二、淝水之战
1、形势: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2、时间:公元383年 作战双方:前秦VS东晋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原因)
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2、表现: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③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
439年,在东北地区兴起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二、民族大融合
1、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渐成为大趋势(孝文帝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根本目的和原因是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汉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21、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著作 贡献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缀术》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一千年。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地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书画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 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是“书圣”。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石窟艺术 北朝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8:13

七年级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2005.12
知识点一:远古人类
古人类 时间 工具
制造 生产
生活 社会
组织 火的
使用 地点 备注
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群居 天然火 云南元谋 最早
北京人 距今70~20万年 北京周口店 保留猿的特征
知识点二:氏族聚落(人类进入农耕时代)的特征
居民 半坡聚落 河姆渡聚落
地域 黄河流域(北方)代表:陕西西安半坡村 长江流域(南方)代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房屋 半地穴式 干栏式
农业生产 种植粟 种植水稻
工具 磨制石器 磨制石器、骨器
陶器 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第19页) 黑陶(刻画猪纹的黑陶钵)
知识点三:传说时代
1.传说中炎帝和皇帝的历史贡献: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传说他教农具,教农耕,尝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集市。
黄帝: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等,他的妻子缧祖发明养蚕抽丝的技术。
2.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远古传说是文字发明前先民们对远古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记述,有神话的成分,也有一些可靠的根据。史实是完全真实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
3.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二部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4.龙的形象:龙是众多部落图腾的融合体,反映出不同部落之间从战争走向联合,进而构成华夏族主体的历程。
5.禅让制与世袭制:
禅让制:(存在于尧舜禹时期)通过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公天下”
世袭制:(从夏朝启开始到封建社会结束)指一个家族世代世袭王位(帝位),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是一种“家天下”的制度。
6.大禹治水的启示:①启示一创新②启示二:坚持不懈不达目的的誓不罢休的精神。③启示三:人类与环境应和谐地相处,做到可以持续发展。应当树立环保意识
知识点四:夏商西周
1.盘庚迁殷: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稳定下来
2.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打败商纣王,商朝灭亡
3.分封制:原因:西周疆域广大,为了加强对周边的巩固。
内容:周王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诸侯服从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作用:①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②密切了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缺点:从长远看,又会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4.夏商西周的更迭
朝代 夏 商 西周 从夏商灭亡中得到的启示:
1.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应符合民心,用人应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3.荒淫无道和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为人民所抛弃等
开国之君 禹 汤 周武王
开国之君 桀 纣 周幽王
知识点五: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1. 春秋五霸:齐桓公:首霸春秋:东方大国,富有鱼盐之利;任用管仲改革国家富强;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葵丘会盟是争霸的实现)/晋文公:城濮之战(为人诚信、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
中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宋襄公秦穆公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到*
合纵: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连横:秦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有:秦国的张仪、魏国的公孙衍。
合纵连横的结果:五国朝秦暮楚,合纵被瓦解,秦国力量日益强大。
知识点六:社会变革
1.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牛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取得显著进步的标志。生产力的发展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并且逐渐代替了大规模的强制性集体耕作(西周的“千耦齐耘”),史书上记载这一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各国纷纷展开变法。
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改革最彻底的改革(时间:公元前356年)
内容:主要内容:富国措施—--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强兵措施----奖励军功;加强*集权的措施----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强大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改革的认识:①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②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精神和献身精神才能实现价值。③改革是强国之路,是除旧布新的良药。
知识点七:甲骨文和青铜器:
1.甲骨文:(1)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骨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2)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3)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比较成熟,与今天汉字有渊源的关系。
2.青铜器: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青铜代表作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意义: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折射出商朝强盛的国力。
知识点八: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1.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要在《论语》:孔子弟子把他的言论整理而成的书。
思想上:“仁”和“礼”两部分。
*上: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成为了以后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
教育上:创办私学是民间办学的开始;主张“有教无类”,当仁不让,因材施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百家争鸣:
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代表作或言论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 《论语》 “仁”和“礼”
孟子 战国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墨家 墨子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
道家 老子 春秋 《道德经》 顺应自然、事物对立面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庄子 战国 《庄子》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韩非子》 法治、*集权
在学校社会上“破坏公物”的行为屡屡发生,如何来遏制这种不良行为,请你参考战国时期
儒、墨、道、法各学派的思想主张,谈谈你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九: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1.都江堰:①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②它具有防洪灌溉双重功能③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④代表了我古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铜钟是周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编钟由几件铜钟组合而成形状相同。它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
知识点十:秦帝国的兴亡
1.秦统一的条件:①统一是历史趋势②商鞅变法使秦国中最富强的国家。③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大败七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纸上谈兵—赵括)
2.秦的统一:顺序:韩—赵—魏—楚—燕—齐。时间:公元前230——前221年
3.秦朝的建立:前221,秦王嬴政(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国家,定都咸阳。
4.秦朝统一意义:
(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从此,统一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成了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5.陈胜吴广:根本原因:秦朝的*;直接原因:大雨耽误工期。
意义:陈胜吴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知识点十一:秦始皇加强*集权的措施
1.内容:*上:①采用“皇帝”称号②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③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度。
经济文化:①统一车辆形制②统一文字,先小篆后隶书③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④统一度量衡
军事上: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抵御匈进攻。 思想上:焚书坑儒
知识点十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西汉建立:前202年,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2.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思想上:采纳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上: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巧妙削弱诸侯王封国的权力。②加强检察制度:在*,设立司隶校尉;地方:设立刺史。 作用:*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知识点十三: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开拓西域: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作用: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2.汉朝在西域设立的机构: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意义:这是今地区正式归属*统辖的开始。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3.丝绸之路:①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②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术等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东来。 ③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知识点十四:先进的秦汉科学技术
1.造纸术:①发明:西汉前期,人们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
②改造:东汉前期,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做造纸原料,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又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史称“蔡侯纸”③公元3——4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就已经相当普遍。④造纸术的发明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2.医学:①医圣:东汉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②神医: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研制“麻沸散”,这是医学史上的创举。
3.数学成就:《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前期,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它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知识点十五:昌盛的秦汉文化
1.宗教:①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人到天竺求佛法,促进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这种教义有利与维护现存的等级秩序。东汉末年,佛教在民间流传开来。佛教的传播 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②道教:东汉后期,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其教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
③东汉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2.史学:《史记》:西汉司马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3.雕塑艺术: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反映出秦朝雕塑艺术高超水平,生动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知识点十六: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战争:①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袁绍,后统一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重视人才;实行屯田,实力增强)
②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③分析曹操在两次战争中一败一胜的原因:
2.三国建立:
国家 建立者 时间 定都 其他
魏 曹丕 220 洛阳 三国鼎立开始
蜀 刘备 221 成都
吴 孙权 222 建业 三国鼎立正式形成
知识点十七:南方经济的发展
1.人口南迁:时间:东汉末年;原因:①北方战乱,动荡不安,南方安定。②少数民族向中原的不断推进。③迁移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到达岭南地区。
2.江南经济的发展:①原因:补充了大量劳动人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江南自然条件优越;社会安定。②表现:农业:开辟出大量湖田;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种植双季稻;新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手工业:纺织业发达;冶铸业中发明了灌钢法;青瓷成为人民日常的生活用具;
商业:城市繁荣,人口众多。
知识点十八:北方的民族汇聚.孝文帝改革:原因:顺应历史潮流;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时间:494年;内容:迁都洛阳;汉化措施。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知识点十九: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1.数学:南朝宋、齐之际的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早了约1000年。
2.农学:北魏和东魏之间的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写成的《齐民要术》反映北方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3.北魏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写成的《水经注》既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知识点二十:异彩方呈的艺术成就
1.书法:东晋的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他的字有“漂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他被尊称为“书圣”。
2.绘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东晋人顾恺之。以人物画最为突出,现存《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石窟艺术:最著名的有陕西大通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8:13

七年级上学期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用火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粗糙的石器 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   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人工取火
 懂得爱美
死后埋葬  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类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生产活动 生产工具 住房 用具 穿着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 浙江省余姚市 种植水稻
饲养家畜 磨制石器耒耜耕地 干栏式房屋(水井) 制造陶器玉器乐器 学会纺织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陕西
西安 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半地穴式房屋 彩陶(上有最早文字雏形)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大汶口文化:出现*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 第1、2课看一下《精析精练》中和原来测试卷中的改错题型。
第3课 华夏之祖
一、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黄帝:人文初祖。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嫘祖养蚕缫丝、仓颉造字、伶伦编乐谱)
二、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阳城 禹 桀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 汤 纣
周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
东周 公元前770年 洛邑 周平王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桀、纣残暴失民心;商汤和武王仁义之举得民心;任用贤人(伊尹、姜尚),联合周边小国。
三、夏商周的*
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3、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
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品种已基本完备。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这时的灿烂文明是以奴隶的悲惨生活为代价的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著名霸主:齐桓公(标志:葵丘会盟),晋文公(标志:城濮大战胜利),楚庄王
2、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在晋楚争霸中取得胜利。
3、影响: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注意方位)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 本课相关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注意是哪个战争中的)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一、经济上
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
2、著名的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地点:成都平原 泯江中游
③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二、*上——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③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④内容和影响:
内容 影响
奖励耕战
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经济发展,国富 总之,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军队战斗力增强,兵强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集权

第8、9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文字的演变
时间 商 商周 西周晚期 战国
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竹书、帛书
材料 龟甲、兽骨 青铜器 竹简、丝帛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二、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
天文 古*载的最早日食发生在夏朝
商朝甲骨文有许多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
历法 相传夏朝就有历法(夏历),商朝的历法更为完备
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医学 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文学 屈原和他的代表作《离*》
音乐 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内容
儒家 春秋 孔子 《论语》 *思想——“仁”:“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战国 孟子 仁*国、轻徭薄赋、可持续利用资源
道家 春秋 老子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战国 庄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战国 墨子 ”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法家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运用三家观点解决问题:儒:说服教育;道:顺其自然;法:严格的规定和有效的惩罚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阳 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影响
* 创立*主义*集权制度 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文化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 北筑长城、开发南疆
(统一岭南,修筑灵渠) 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国家。
★ 秦始皇评价: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君主(史实);但也有残暴的一面(史实);总体功大于过。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一、秦的*
①繁重的徭役和赋税(上交三分之二) ②严酷的刑法 ③二世更加残暴(赵高“指鹿为马”)
秦朝的*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时间:公元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 经过:略 根本原因:秦的*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他们的*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军推翻秦朝
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刘邦:直*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 相关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 故事:鸿门宴
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历史上把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是“文景之治”)
1、原因: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②总结秦朝亡于*的教训。
2、措施:①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 ②提倡节约; ③提倡“以德化民”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 措施 效果
*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 “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主父偃的建议) 诸侯国再也无力与*对抗
思想
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他们批评皇帝的*,指责*,对*集权很不利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建议)
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四、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 都城:洛阳 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治理黄河:西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派王景主持修河。
农业的进步:西汉出现了犁壁(翻土碎土)、耧车(播种工具)、二牛抬杠的方法。
二、丝织: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也很高,丝绸得到外国人喜欢。
冶炼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治铁工具),比欧洲早一千多年。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统一铸造五铢钱(经济大一统)商业的繁荣:东西二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专门的商业区:市。(但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匈奴的生活习俗: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迁徙。
2、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
3、匈奴族生产的发展(畜牧业兴旺发达;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
二、匈奴与汉朝的和战
时间 西汉初年 汉武帝时期 汉元帝时期
形势 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经过文景之治,国力强盛 匈奴*,其中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
* 和亲: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匈奴,每年送给大量谷物和纺织品。 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漠北战役:公元前119年) 昭君出塞
效果 匈奴骑兵年年挥师南下,和亲没有根本上解决匈奴的威胁 漠北之战,匈奴受到沉重打击,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对比汉初的和亲与汉元帝时期的和亲,有什么不同?
★ 总结: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经济、*、军事、思想)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目的: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经济交往。
4、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60年(标志着今地区开始隶属*,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2、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出发)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 纸的发明(时间:西汉早期) 2.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3.造纸术的传播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1、《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时期的数学成就)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三、名医辈出
1、华佗(神医):*剂“麻沸散”、“五禽戏”
2、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 我国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发明和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华佗制成“麻沸散”;《九章算术》里的某些成就
(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还有祖冲之把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七位)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
①起源于古印度 ②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③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④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2、道教的兴起
①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 ②创始人:张陵 ③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④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二、司马迁和《史记》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史学成就: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文学成就: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泥土烧制,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时间:公元200年 作战双方:袁绍VS曹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
形势: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时间:公元208年 作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号 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魏 220年称帝 洛阳 曹丕
汉 221年称帝 成都 刘备
吴 222年称王 建业 孙权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加强了内地和地区的联系。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西晋的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①魏灭蜀;②265年,西晋代魏;(开国皇帝:司马炎;都城:洛阳)③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2、内迁的各族(东汉末年开始;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3、西晋的灭亡
原因:①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②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亡了西晋。
二、淝水之战
1、形势: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2、时间:公元383年 作战双方:前秦VS东晋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原因)
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2、表现: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③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
439年,在东北地区兴起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二、民族大融合
1、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渐成为大趋势(孝文帝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根本目的和原因是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汉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21、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著作 贡献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缀术》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一千年。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地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书画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 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是“书圣”。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石窟艺术 北朝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8:14

不谢不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8:13

到大一点的书店(专售学习资料的)看看啊!或者问一下历史老师,一般是有的,用心找找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8:14

不谢不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8:13

七年级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2005.12
知识点一:远古人类
古人类 时间 工具
制造 生产
生活 社会
组织 火的
使用 地点 备注
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群居 天然火 云南元谋 最早
北京人 距今70~20万年 北京周口店 保留猿的特征
知识点二:氏族聚落(人类进入农耕时代)的特征
居民 半坡聚落 河姆渡聚落
地域 黄河流域(北方)代表:陕西西安半坡村 长江流域(南方)代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房屋 半地穴式 干栏式
农业生产 种植粟 种植水稻
工具 磨制石器 磨制石器、骨器
陶器 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第19页) 黑陶(刻画猪纹的黑陶钵)
知识点三:传说时代
1.传说中炎帝和皇帝的历史贡献: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传说他教农具,教农耕,尝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集市。
黄帝: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等,他的妻子缧祖发明养蚕抽丝的技术。
2.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远古传说是文字发明前先民们对远古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记述,有神话的成分,也有一些可靠的根据。史实是完全真实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
3.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二部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4.龙的形象:龙是众多部落图腾的融合体,反映出不同部落之间从战争走向联合,进而构成华夏族主体的历程。
5.禅让制与世袭制:
禅让制:(存在于尧舜禹时期)通过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公天下”
世袭制:(从夏朝启开始到封建社会结束)指一个家族世代世袭王位(帝位),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是一种“家天下”的制度。
6.大禹治水的启示:①启示一创新②启示二:坚持不懈不达目的的誓不罢休的精神。③启示三:人类与环境应和谐地相处,做到可以持续发展。应当树立环保意识
知识点四:夏商西周
1.盘庚迁殷: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稳定下来
2.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打败商纣王,商朝灭亡
3.分封制:原因:西周疆域广大,为了加强对周边的巩固。
内容:周王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诸侯服从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作用:①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②密切了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缺点:从长远看,又会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4.夏商西周的更迭
朝代 夏 商 西周 从夏商灭亡中得到的启示:
1.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应符合民心,用人应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3.荒淫无道和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为人民所抛弃等
开国之君 禹 汤 周武王
开国之君 桀 纣 周幽王
知识点五: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1. 春秋五霸:齐桓公:首霸春秋:东方大国,富有鱼盐之利;任用管仲改革国家富强;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葵丘会盟是争霸的实现)/晋文公:城濮之战(为人诚信、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
中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宋襄公秦穆公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到*
合纵: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连横:秦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有:秦国的张仪、魏国的公孙衍。
合纵连横的结果:五国朝秦暮楚,合纵被瓦解,秦国力量日益强大。
知识点六:社会变革
1.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牛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取得显著进步的标志。生产力的发展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并且逐渐代替了大规模的强制性集体耕作(西周的“千耦齐耘”),史书上记载这一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各国纷纷展开变法。
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改革最彻底的改革(时间:公元前356年)
内容:主要内容:富国措施—--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强兵措施----奖励军功;加强*集权的措施----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强大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改革的认识:①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②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精神和献身精神才能实现价值。③改革是强国之路,是除旧布新的良药。
知识点七:甲骨文和青铜器:
1.甲骨文:(1)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骨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2)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3)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比较成熟,与今天汉字有渊源的关系。
2.青铜器: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青铜代表作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意义: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折射出商朝强盛的国力。
知识点八: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1.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要在《论语》:孔子弟子把他的言论整理而成的书。
思想上:“仁”和“礼”两部分。
*上: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成为了以后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
教育上:创办私学是民间办学的开始;主张“有教无类”,当仁不让,因材施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百家争鸣:
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代表作或言论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 《论语》 “仁”和“礼”
孟子 战国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墨家 墨子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
道家 老子 春秋 《道德经》 顺应自然、事物对立面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庄子 战国 《庄子》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韩非子》 法治、*集权
在学校社会上“破坏公物”的行为屡屡发生,如何来遏制这种不良行为,请你参考战国时期
儒、墨、道、法各学派的思想主张,谈谈你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九: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1.都江堰:①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②它具有防洪灌溉双重功能③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④代表了我古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铜钟是周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编钟由几件铜钟组合而成形状相同。它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
知识点十:秦帝国的兴亡
1.秦统一的条件:①统一是历史趋势②商鞅变法使秦国中最富强的国家。③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大败七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纸上谈兵—赵括)
2.秦的统一:顺序:韩—赵—魏—楚—燕—齐。时间:公元前230——前221年
3.秦朝的建立:前221,秦王嬴政(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国家,定都咸阳。
4.秦朝统一意义:
(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从此,统一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成了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5.陈胜吴广:根本原因:秦朝的*;直接原因:大雨耽误工期。
意义:陈胜吴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知识点十一:秦始皇加强*集权的措施
1.内容:*上:①采用“皇帝”称号②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③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度。
经济文化:①统一车辆形制②统一文字,先小篆后隶书③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④统一度量衡
军事上: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抵御匈进攻。 思想上:焚书坑儒
知识点十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西汉建立:前202年,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2.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思想上:采纳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上: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巧妙削弱诸侯王封国的权力。②加强检察制度:在*,设立司隶校尉;地方:设立刺史。 作用:*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知识点十三: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开拓西域: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作用: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2.汉朝在西域设立的机构: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意义:这是今地区正式归属*统辖的开始。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3.丝绸之路:①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②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术等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东来。 ③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知识点十四:先进的秦汉科学技术
1.造纸术:①发明:西汉前期,人们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
②改造:东汉前期,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做造纸原料,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又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史称“蔡侯纸”③公元3——4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就已经相当普遍。④造纸术的发明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2.医学:①医圣:东汉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②神医: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研制“麻沸散”,这是医学史上的创举。
3.数学成就:《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前期,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它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知识点十五:昌盛的秦汉文化
1.宗教:①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人到天竺求佛法,促进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这种教义有利与维护现存的等级秩序。东汉末年,佛教在民间流传开来。佛教的传播 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②道教:东汉后期,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其教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
③东汉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2.史学:《史记》:西汉司马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3.雕塑艺术: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反映出秦朝雕塑艺术高超水平,生动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知识点十六: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战争:①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袁绍,后统一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重视人才;实行屯田,实力增强)
②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③分析曹操在两次战争中一败一胜的原因:
2.三国建立:
国家 建立者 时间 定都 其他
魏 曹丕 220 洛阳 三国鼎立开始
蜀 刘备 221 成都
吴 孙权 222 建业 三国鼎立正式形成
知识点十七:南方经济的发展
1.人口南迁:时间:东汉末年;原因:①北方战乱,动荡不安,南方安定。②少数民族向中原的不断推进。③迁移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到达岭南地区。
2.江南经济的发展:①原因:补充了大量劳动人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江南自然条件优越;社会安定。②表现:农业:开辟出大量湖田;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种植双季稻;新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手工业:纺织业发达;冶铸业中发明了灌钢法;青瓷成为人民日常的生活用具;
商业:城市繁荣,人口众多。
知识点十八:北方的民族汇聚.孝文帝改革:原因:顺应历史潮流;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时间:494年;内容:迁都洛阳;汉化措施。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知识点十九: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1.数学:南朝宋、齐之际的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早了约1000年。
2.农学:北魏和东魏之间的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写成的《齐民要术》反映北方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3.北魏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写成的《水经注》既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知识点二十:异彩方呈的艺术成就
1.书法:东晋的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他的字有“漂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他被尊称为“书圣”。
2.绘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东晋人顾恺之。以人物画最为突出,现存《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石窟艺术:最著名的有陕西大通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8:13

七年级上学期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用火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粗糙的石器 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   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人工取火
 懂得爱美
死后埋葬  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类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生产活动 生产工具 住房 用具 穿着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 浙江省余姚市 种植水稻
饲养家畜 磨制石器耒耜耕地 干栏式房屋(水井) 制造陶器玉器乐器 学会纺织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陕西
西安 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半地穴式房屋 彩陶(上有最早文字雏形)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大汶口文化:出现*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 第1、2课看一下《精析精练》中和原来测试卷中的改错题型。
第3课 华夏之祖
一、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黄帝:人文初祖。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嫘祖养蚕缫丝、仓颉造字、伶伦编乐谱)
二、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阳城 禹 桀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 汤 纣
周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
东周 公元前770年 洛邑 周平王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桀、纣残暴失民心;商汤和武王仁义之举得民心;任用贤人(伊尹、姜尚),联合周边小国。
三、夏商周的*
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3、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
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品种已基本完备。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这时的灿烂文明是以奴隶的悲惨生活为代价的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著名霸主:齐桓公(标志:葵丘会盟),晋文公(标志:城濮大战胜利),楚庄王
2、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在晋楚争霸中取得胜利。
3、影响: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注意方位)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 本课相关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注意是哪个战争中的)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一、经济上
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
2、著名的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地点:成都平原 泯江中游
③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二、*上——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③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④内容和影响:
内容 影响
奖励耕战
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经济发展,国富 总之,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军队战斗力增强,兵强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集权

第8、9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文字的演变
时间 商 商周 西周晚期 战国
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竹书、帛书
材料 龟甲、兽骨 青铜器 竹简、丝帛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二、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
天文 古*载的最早日食发生在夏朝
商朝甲骨文有许多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
历法 相传夏朝就有历法(夏历),商朝的历法更为完备
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医学 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文学 屈原和他的代表作《离*》
音乐 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内容
儒家 春秋 孔子 《论语》 *思想——“仁”:“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战国 孟子 仁*国、轻徭薄赋、可持续利用资源
道家 春秋 老子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战国 庄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战国 墨子 ”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法家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运用三家观点解决问题:儒:说服教育;道:顺其自然;法:严格的规定和有效的惩罚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阳 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影响
* 创立*主义*集权制度 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文化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 北筑长城、开发南疆
(统一岭南,修筑灵渠) 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国家。
★ 秦始皇评价: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君主(史实);但也有残暴的一面(史实);总体功大于过。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一、秦的*
①繁重的徭役和赋税(上交三分之二) ②严酷的刑法 ③二世更加残暴(赵高“指鹿为马”)
秦朝的*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时间:公元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 经过:略 根本原因:秦的*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他们的*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军推翻秦朝
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刘邦:直*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 相关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 故事:鸿门宴
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历史上把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是“文景之治”)
1、原因: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②总结秦朝亡于*的教训。
2、措施:①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 ②提倡节约; ③提倡“以德化民”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 措施 效果
*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 “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主父偃的建议) 诸侯国再也无力与*对抗
思想
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他们批评皇帝的*,指责*,对*集权很不利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建议)
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四、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 都城:洛阳 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治理黄河:西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派王景主持修河。
农业的进步:西汉出现了犁壁(翻土碎土)、耧车(播种工具)、二牛抬杠的方法。
二、丝织: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也很高,丝绸得到外国人喜欢。
冶炼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治铁工具),比欧洲早一千多年。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统一铸造五铢钱(经济大一统)商业的繁荣:东西二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专门的商业区:市。(但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匈奴的生活习俗: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迁徙。
2、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
3、匈奴族生产的发展(畜牧业兴旺发达;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
二、匈奴与汉朝的和战
时间 西汉初年 汉武帝时期 汉元帝时期
形势 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经过文景之治,国力强盛 匈奴*,其中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
* 和亲: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匈奴,每年送给大量谷物和纺织品。 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漠北战役:公元前119年) 昭君出塞
效果 匈奴骑兵年年挥师南下,和亲没有根本上解决匈奴的威胁 漠北之战,匈奴受到沉重打击,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对比汉初的和亲与汉元帝时期的和亲,有什么不同?
★ 总结: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经济、*、军事、思想)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目的: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经济交往。
4、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60年(标志着今地区开始隶属*,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2、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出发)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 纸的发明(时间:西汉早期) 2.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3.造纸术的传播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1、《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时期的数学成就)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三、名医辈出
1、华佗(神医):*剂“麻沸散”、“五禽戏”
2、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 我国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发明和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华佗制成“麻沸散”;《九章算术》里的某些成就
(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还有祖冲之把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七位)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
①起源于古印度 ②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③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④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2、道教的兴起
①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 ②创始人:张陵 ③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④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二、司马迁和《史记》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史学成就: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文学成就: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泥土烧制,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时间:公元200年 作战双方:袁绍VS曹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
形势: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时间:公元208年 作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号 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魏 220年称帝 洛阳 曹丕
汉 221年称帝 成都 刘备
吴 222年称王 建业 孙权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加强了内地和地区的联系。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西晋的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①魏灭蜀;②265年,西晋代魏;(开国皇帝:司马炎;都城:洛阳)③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2、内迁的各族(东汉末年开始;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3、西晋的灭亡
原因:①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②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亡了西晋。
二、淝水之战
1、形势: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2、时间:公元383年 作战双方:前秦VS东晋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原因)
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2、表现: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③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
439年,在东北地区兴起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二、民族大融合
1、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渐成为大趋势(孝文帝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根本目的和原因是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汉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21、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著作 贡献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缀术》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一千年。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地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书画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 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是“书圣”。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石窟艺术 北朝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8:13

到大一点的书店(专售学习资料的)看看啊!或者问一下历史老师,一般是有的,用心找找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8:14

不谢不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8:13

七年级上学期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用火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粗糙的石器 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   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人工取火
 懂得爱美
死后埋葬  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类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生产活动 生产工具 住房 用具 穿着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 浙江省余姚市 种植水稻
饲养家畜 磨制石器耒耜耕地 干栏式房屋(水井) 制造陶器玉器乐器 学会纺织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陕西
西安 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半地穴式房屋 彩陶(上有最早文字雏形)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大汶口文化:出现*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 第1、2课看一下《精析精练》中和原来测试卷中的改错题型。
第3课 华夏之祖
一、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黄帝:人文初祖。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嫘祖养蚕缫丝、仓颉造字、伶伦编乐谱)
二、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阳城 禹 桀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 汤 纣
周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
东周 公元前770年 洛邑 周平王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桀、纣残暴失民心;商汤和武王仁义之举得民心;任用贤人(伊尹、姜尚),联合周边小国。
三、夏商周的*
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3、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
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品种已基本完备。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这时的灿烂文明是以奴隶的悲惨生活为代价的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著名霸主:齐桓公(标志:葵丘会盟),晋文公(标志:城濮大战胜利),楚庄王
2、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在晋楚争霸中取得胜利。
3、影响: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注意方位)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 本课相关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注意是哪个战争中的)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一、经济上
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
2、著名的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地点:成都平原 泯江中游
③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二、*上——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③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④内容和影响:
内容 影响
奖励耕战
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经济发展,国富 总之,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军队战斗力增强,兵强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集权

第8、9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文字的演变
时间 商 商周 西周晚期 战国
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竹书、帛书
材料 龟甲、兽骨 青铜器 竹简、丝帛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二、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
天文 古*载的最早日食发生在夏朝
商朝甲骨文有许多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
历法 相传夏朝就有历法(夏历),商朝的历法更为完备
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医学 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文学 屈原和他的代表作《离*》
音乐 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内容
儒家 春秋 孔子 《论语》 *思想——“仁”:“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战国 孟子 仁*国、轻徭薄赋、可持续利用资源
道家 春秋 老子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战国 庄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战国 墨子 ”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法家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运用三家观点解决问题:儒:说服教育;道:顺其自然;法:严格的规定和有效的惩罚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阳 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影响
* 创立*主义*集权制度 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文化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 北筑长城、开发南疆
(统一岭南,修筑灵渠) 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国家。
★ 秦始皇评价: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君主(史实);但也有残暴的一面(史实);总体功大于过。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一、秦的*
①繁重的徭役和赋税(上交三分之二) ②严酷的刑法 ③二世更加残暴(赵高“指鹿为马”)
秦朝的*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时间:公元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 经过:略 根本原因:秦的*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他们的*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军推翻秦朝
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刘邦:直*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 相关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 故事:鸿门宴
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历史上把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是“文景之治”)
1、原因: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②总结秦朝亡于*的教训。
2、措施:①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 ②提倡节约; ③提倡“以德化民”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 措施 效果
*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 “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主父偃的建议) 诸侯国再也无力与*对抗
思想
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他们批评皇帝的*,指责*,对*集权很不利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建议)
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四、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 都城:洛阳 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治理黄河:西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派王景主持修河。
农业的进步:西汉出现了犁壁(翻土碎土)、耧车(播种工具)、二牛抬杠的方法。
二、丝织: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也很高,丝绸得到外国人喜欢。
冶炼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治铁工具),比欧洲早一千多年。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统一铸造五铢钱(经济大一统)商业的繁荣:东西二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专门的商业区:市。(但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匈奴的生活习俗: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迁徙。
2、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
3、匈奴族生产的发展(畜牧业兴旺发达;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
二、匈奴与汉朝的和战
时间 西汉初年 汉武帝时期 汉元帝时期
形势 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经过文景之治,国力强盛 匈奴*,其中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
* 和亲: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匈奴,每年送给大量谷物和纺织品。 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漠北战役:公元前119年) 昭君出塞
效果 匈奴骑兵年年挥师南下,和亲没有根本上解决匈奴的威胁 漠北之战,匈奴受到沉重打击,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对比汉初的和亲与汉元帝时期的和亲,有什么不同?
★ 总结: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经济、*、军事、思想)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目的: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经济交往。
4、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60年(标志着今地区开始隶属*,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2、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出发)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 纸的发明(时间:西汉早期) 2.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3.造纸术的传播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1、《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时期的数学成就)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三、名医辈出
1、华佗(神医):*剂“麻沸散”、“五禽戏”
2、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 我国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发明和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华佗制成“麻沸散”;《九章算术》里的某些成就
(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还有祖冲之把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七位)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
①起源于古印度 ②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③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④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2、道教的兴起
①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 ②创始人:张陵 ③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④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二、司马迁和《史记》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史学成就: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文学成就: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泥土烧制,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时间:公元200年 作战双方:袁绍VS曹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
形势: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时间:公元208年 作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号 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魏 220年称帝 洛阳 曹丕
汉 221年称帝 成都 刘备
吴 222年称王 建业 孙权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加强了内地和地区的联系。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西晋的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①魏灭蜀;②265年,西晋代魏;(开国皇帝:司马炎;都城:洛阳)③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2、内迁的各族(东汉末年开始;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3、西晋的灭亡
原因:①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②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亡了西晋。
二、淝水之战
1、形势: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2、时间:公元383年 作战双方:前秦VS东晋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原因)
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2、表现: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③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
439年,在东北地区兴起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二、民族大融合
1、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渐成为大趋势(孝文帝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根本目的和原因是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汉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21、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著作 贡献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缀术》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一千年。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地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书画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 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是“书圣”。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石窟艺术 北朝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8:13

七年级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2005.12
知识点一:远古人类
古人类 时间 工具
制造 生产
生活 社会
组织 火的
使用 地点 备注
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群居 天然火 云南元谋 最早
北京人 距今70~20万年 北京周口店 保留猿的特征
知识点二:氏族聚落(人类进入农耕时代)的特征
居民 半坡聚落 河姆渡聚落
地域 黄河流域(北方)代表:陕西西安半坡村 长江流域(南方)代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房屋 半地穴式 干栏式
农业生产 种植粟 种植水稻
工具 磨制石器 磨制石器、骨器
陶器 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第19页) 黑陶(刻画猪纹的黑陶钵)
知识点三:传说时代
1.传说中炎帝和皇帝的历史贡献: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传说他教农具,教农耕,尝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集市。
黄帝: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等,他的妻子缧祖发明养蚕抽丝的技术。
2.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远古传说是文字发明前先民们对远古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记述,有神话的成分,也有一些可靠的根据。史实是完全真实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
3.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二部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4.龙的形象:龙是众多部落图腾的融合体,反映出不同部落之间从战争走向联合,进而构成华夏族主体的历程。
5.禅让制与世袭制:
禅让制:(存在于尧舜禹时期)通过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公天下”
世袭制:(从夏朝启开始到封建社会结束)指一个家族世代世袭王位(帝位),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是一种“家天下”的制度。
6.大禹治水的启示:①启示一创新②启示二:坚持不懈不达目的的誓不罢休的精神。③启示三:人类与环境应和谐地相处,做到可以持续发展。应当树立环保意识
知识点四:夏商西周
1.盘庚迁殷: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稳定下来
2.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打败商纣王,商朝灭亡
3.分封制:原因:西周疆域广大,为了加强对周边的巩固。
内容:周王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诸侯服从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作用:①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②密切了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缺点:从长远看,又会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4.夏商西周的更迭
朝代 夏 商 西周 从夏商灭亡中得到的启示:
1.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应符合民心,用人应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3.荒淫无道和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为人民所抛弃等
开国之君 禹 汤 周武王
开国之君 桀 纣 周幽王
知识点五: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1. 春秋五霸:齐桓公:首霸春秋:东方大国,富有鱼盐之利;任用管仲改革国家富强;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葵丘会盟是争霸的实现)/晋文公:城濮之战(为人诚信、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
中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宋襄公秦穆公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到*
合纵: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连横:秦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有:秦国的张仪、魏国的公孙衍。
合纵连横的结果:五国朝秦暮楚,合纵被瓦解,秦国力量日益强大。
知识点六:社会变革
1.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牛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取得显著进步的标志。生产力的发展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并且逐渐代替了大规模的强制性集体耕作(西周的“千耦齐耘”),史书上记载这一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各国纷纷展开变法。
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改革最彻底的改革(时间:公元前356年)
内容:主要内容:富国措施—--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强兵措施----奖励军功;加强*集权的措施----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强大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改革的认识:①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②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精神和献身精神才能实现价值。③改革是强国之路,是除旧布新的良药。
知识点七:甲骨文和青铜器:
1.甲骨文:(1)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骨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2)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3)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比较成熟,与今天汉字有渊源的关系。
2.青铜器: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青铜代表作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意义: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折射出商朝强盛的国力。
知识点八: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1.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要在《论语》:孔子弟子把他的言论整理而成的书。
思想上:“仁”和“礼”两部分。
*上: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成为了以后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
教育上:创办私学是民间办学的开始;主张“有教无类”,当仁不让,因材施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百家争鸣:
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代表作或言论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 《论语》 “仁”和“礼”
孟子 战国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墨家 墨子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
道家 老子 春秋 《道德经》 顺应自然、事物对立面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庄子 战国 《庄子》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韩非子》 法治、*集权
在学校社会上“破坏公物”的行为屡屡发生,如何来遏制这种不良行为,请你参考战国时期
儒、墨、道、法各学派的思想主张,谈谈你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九: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1.都江堰:①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②它具有防洪灌溉双重功能③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④代表了我古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铜钟是周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编钟由几件铜钟组合而成形状相同。它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
知识点十:秦帝国的兴亡
1.秦统一的条件:①统一是历史趋势②商鞅变法使秦国中最富强的国家。③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大败七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纸上谈兵—赵括)
2.秦的统一:顺序:韩—赵—魏—楚—燕—齐。时间:公元前230——前221年
3.秦朝的建立:前221,秦王嬴政(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国家,定都咸阳。
4.秦朝统一意义:
(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从此,统一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成了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5.陈胜吴广:根本原因:秦朝的*;直接原因:大雨耽误工期。
意义:陈胜吴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知识点十一:秦始皇加强*集权的措施
1.内容:*上:①采用“皇帝”称号②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③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度。
经济文化:①统一车辆形制②统一文字,先小篆后隶书③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④统一度量衡
军事上: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抵御匈进攻。 思想上:焚书坑儒
知识点十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西汉建立:前202年,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2.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思想上:采纳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上: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巧妙削弱诸侯王封国的权力。②加强检察制度:在*,设立司隶校尉;地方:设立刺史。 作用:*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知识点十三: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开拓西域: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作用: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2.汉朝在西域设立的机构: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意义:这是今地区正式归属*统辖的开始。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3.丝绸之路:①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②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术等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东来。 ③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知识点十四:先进的秦汉科学技术
1.造纸术:①发明:西汉前期,人们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
②改造:东汉前期,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做造纸原料,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又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史称“蔡侯纸”③公元3——4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就已经相当普遍。④造纸术的发明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2.医学:①医圣:东汉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②神医: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研制“麻沸散”,这是医学史上的创举。
3.数学成就:《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前期,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它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知识点十五:昌盛的秦汉文化
1.宗教:①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人到天竺求佛法,促进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这种教义有利与维护现存的等级秩序。东汉末年,佛教在民间流传开来。佛教的传播 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②道教:东汉后期,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其教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
③东汉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2.史学:《史记》:西汉司马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3.雕塑艺术: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反映出秦朝雕塑艺术高超水平,生动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知识点十六: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战争:①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袁绍,后统一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重视人才;实行屯田,实力增强)
②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③分析曹操在两次战争中一败一胜的原因:
2.三国建立:
国家 建立者 时间 定都 其他
魏 曹丕 220 洛阳 三国鼎立开始
蜀 刘备 221 成都
吴 孙权 222 建业 三国鼎立正式形成
知识点十七:南方经济的发展
1.人口南迁:时间:东汉末年;原因:①北方战乱,动荡不安,南方安定。②少数民族向中原的不断推进。③迁移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到达岭南地区。
2.江南经济的发展:①原因:补充了大量劳动人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江南自然条件优越;社会安定。②表现:农业:开辟出大量湖田;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种植双季稻;新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手工业:纺织业发达;冶铸业中发明了灌钢法;青瓷成为人民日常的生活用具;
商业:城市繁荣,人口众多。
知识点十八:北方的民族汇聚.孝文帝改革:原因:顺应历史潮流;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时间:494年;内容:迁都洛阳;汉化措施。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知识点十九: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1.数学:南朝宋、齐之际的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早了约1000年。
2.农学:北魏和东魏之间的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写成的《齐民要术》反映北方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3.北魏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写成的《水经注》既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知识点二十:异彩方呈的艺术成就
1.书法:东晋的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他的字有“漂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他被尊称为“书圣”。
2.绘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东晋人顾恺之。以人物画最为突出,现存《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石窟艺术:最著名的有陕西大通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8:13

七年级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2005.12
知识点一:远古人类
古人类 时间 工具
制造 生产
生活 社会
组织 火的
使用 地点 备注
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群居 天然火 云南元谋 最早
北京人 距今70~20万年 北京周口店 保留猿的特征
知识点二:氏族聚落(人类进入农耕时代)的特征
居民 半坡聚落 河姆渡聚落
地域 黄河流域(北方)代表:陕西西安半坡村 长江流域(南方)代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房屋 半地穴式 干栏式
农业生产 种植粟 种植水稻
工具 磨制石器 磨制石器、骨器
陶器 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第19页) 黑陶(刻画猪纹的黑陶钵)
知识点三:传说时代
1.传说中炎帝和皇帝的历史贡献: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传说他教农具,教农耕,尝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集市。
黄帝: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等,他的妻子缧祖发明养蚕抽丝的技术。
2.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远古传说是文字发明前先民们对远古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记述,有神话的成分,也有一些可靠的根据。史实是完全真实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
3.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二部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4.龙的形象:龙是众多部落图腾的融合体,反映出不同部落之间从战争走向联合,进而构成华夏族主体的历程。
5.禅让制与世袭制:
禅让制:(存在于尧舜禹时期)通过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公天下”
世袭制:(从夏朝启开始到封建社会结束)指一个家族世代世袭王位(帝位),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是一种“家天下”的制度。
6.大禹治水的启示:①启示一创新②启示二:坚持不懈不达目的的誓不罢休的精神。③启示三:人类与环境应和谐地相处,做到可以持续发展。应当树立环保意识
知识点四:夏商西周
1.盘庚迁殷: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稳定下来
2.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打败商纣王,商朝灭亡
3.分封制:原因:西周疆域广大,为了加强对周边的巩固。
内容:周王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诸侯服从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作用:①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②密切了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缺点:从长远看,又会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4.夏商西周的更迭
朝代 夏 商 西周 从夏商灭亡中得到的启示:
1.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应符合民心,用人应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3.荒淫无道和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为人民所抛弃等
开国之君 禹 汤 周武王
开国之君 桀 纣 周幽王
知识点五: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1. 春秋五霸:齐桓公:首霸春秋:东方大国,富有鱼盐之利;任用管仲改革国家富强;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葵丘会盟是争霸的实现)/晋文公:城濮之战(为人诚信、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
中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宋襄公秦穆公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到*
合纵: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连横:秦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有:秦国的张仪、魏国的公孙衍。
合纵连横的结果:五国朝秦暮楚,合纵被瓦解,秦国力量日益强大。
知识点六:社会变革
1.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牛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取得显著进步的标志。生产力的发展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并且逐渐代替了大规模的强制性集体耕作(西周的“千耦齐耘”),史书上记载这一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各国纷纷展开变法。
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改革最彻底的改革(时间:公元前356年)
内容:主要内容:富国措施—--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强兵措施----奖励军功;加强*集权的措施----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强大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改革的认识:①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②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精神和献身精神才能实现价值。③改革是强国之路,是除旧布新的良药。
知识点七:甲骨文和青铜器:
1.甲骨文:(1)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骨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2)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3)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比较成熟,与今天汉字有渊源的关系。
2.青铜器: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青铜代表作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意义: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折射出商朝强盛的国力。
知识点八: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1.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要在《论语》:孔子弟子把他的言论整理而成的书。
思想上:“仁”和“礼”两部分。
*上: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成为了以后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
教育上:创办私学是民间办学的开始;主张“有教无类”,当仁不让,因材施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百家争鸣:
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代表作或言论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 《论语》 “仁”和“礼”
孟子 战国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墨家 墨子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
道家 老子 春秋 《道德经》 顺应自然、事物对立面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庄子 战国 《庄子》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韩非子》 法治、*集权
在学校社会上“破坏公物”的行为屡屡发生,如何来遏制这种不良行为,请你参考战国时期
儒、墨、道、法各学派的思想主张,谈谈你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九: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1.都江堰:①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②它具有防洪灌溉双重功能③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④代表了我古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铜钟是周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编钟由几件铜钟组合而成形状相同。它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
知识点十:秦帝国的兴亡
1.秦统一的条件:①统一是历史趋势②商鞅变法使秦国中最富强的国家。③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大败七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纸上谈兵—赵括)
2.秦的统一:顺序:韩—赵—魏—楚—燕—齐。时间:公元前230——前221年
3.秦朝的建立:前221,秦王嬴政(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国家,定都咸阳。
4.秦朝统一意义:
(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从此,统一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成了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5.陈胜吴广:根本原因:秦朝的*;直接原因:大雨耽误工期。
意义:陈胜吴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知识点十一:秦始皇加强*集权的措施
1.内容:*上:①采用“皇帝”称号②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③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度。
经济文化:①统一车辆形制②统一文字,先小篆后隶书③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④统一度量衡
军事上: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抵御匈进攻。 思想上:焚书坑儒
知识点十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西汉建立:前202年,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2.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思想上:采纳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上: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巧妙削弱诸侯王封国的权力。②加强检察制度:在*,设立司隶校尉;地方:设立刺史。 作用:*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知识点十三: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开拓西域: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作用: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2.汉朝在西域设立的机构: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意义:这是今地区正式归属*统辖的开始。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3.丝绸之路:①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②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术等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东来。 ③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知识点十四:先进的秦汉科学技术
1.造纸术:①发明:西汉前期,人们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
②改造:东汉前期,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做造纸原料,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又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史称“蔡侯纸”③公元3——4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就已经相当普遍。④造纸术的发明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2.医学:①医圣:东汉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②神医: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研制“麻沸散”,这是医学史上的创举。
3.数学成就:《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前期,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它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知识点十五:昌盛的秦汉文化
1.宗教:①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人到天竺求佛法,促进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这种教义有利与维护现存的等级秩序。东汉末年,佛教在民间流传开来。佛教的传播 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②道教:东汉后期,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其教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
③东汉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2.史学:《史记》:西汉司马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3.雕塑艺术: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反映出秦朝雕塑艺术高超水平,生动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知识点十六: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战争:①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袁绍,后统一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重视人才;实行屯田,实力增强)
②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③分析曹操在两次战争中一败一胜的原因:
2.三国建立:
国家 建立者 时间 定都 其他
魏 曹丕 220 洛阳 三国鼎立开始
蜀 刘备 221 成都
吴 孙权 222 建业 三国鼎立正式形成
知识点十七:南方经济的发展
1.人口南迁:时间:东汉末年;原因:①北方战乱,动荡不安,南方安定。②少数民族向中原的不断推进。③迁移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到达岭南地区。
2.江南经济的发展:①原因:补充了大量劳动人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江南自然条件优越;社会安定。②表现:农业:开辟出大量湖田;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种植双季稻;新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手工业:纺织业发达;冶铸业中发明了灌钢法;青瓷成为人民日常的生活用具;
商业:城市繁荣,人口众多。
知识点十八:北方的民族汇聚.孝文帝改革:原因:顺应历史潮流;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时间:494年;内容:迁都洛阳;汉化措施。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知识点十九: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1.数学:南朝宋、齐之际的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早了约1000年。
2.农学:北魏和东魏之间的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写成的《齐民要术》反映北方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3.北魏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写成的《水经注》既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知识点二十:异彩方呈的艺术成就
1.书法:东晋的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他的字有“漂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他被尊称为“书圣”。
2.绘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东晋人顾恺之。以人物画最为突出,现存《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石窟艺术:最著名的有陕西大通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等。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