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6: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5:49
从4月1日起,考驾照将面临新增的500道新试题。根据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的规定,机动车驾驶证考试将从4月1日起进行调整,其中包括科目一(理论考试)新题库的启用。
新题库共有1500道考题,较旧题库增加了50%的题量,即500道新题。选择题也将变为四选一
记者了解到,新考题内容将有两方面的变化:一是增加了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的内容,如交通事故发生及由此引发纠纷时,交警受理的范围;当事人如何申诉、如何采集证据等。一是加入了其他涉及驾驶人的法律法规,如交通肇事罪,民法的等。但考试的题量及时间没有改变。
新增的部分考题
交通信号及其含义(共258题)
闪光警告信号灯为持续闪烁的黄灯,提示车辆、行人__。
A.加速通过B.禁止通行C.可以继续通行D.通过时注意了望,确认安全后通过答案:D
凡主标志无法完整表达或指示其规定时,为维护行车安全与交通顺畅的需要,应设置__。
A.指示标记B.警示标记C.辅助标志D.立面标记 答案:C
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有一个红灯亮时,车辆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通行。答案:错误文明驾驶(59题)
行车中遇到对向来车占道行驶,应__。
A.紧靠道路中心行驶B.主动给对方让行C.用大灯警示对方D.*对方靠右行驶 答案:B
谨慎驾驶的三条黄金原则: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和__。
A.胆大心细B.手脚麻利C.提前预防D.低速行车 答案:C
驾驶人在超车时,前方车辆不减速、不让道,应__。
A.连续鸣喇叭加速超越B.加速继续超越C.停止继续超车D.紧跟其后,伺机再超答案:C
行车时应注意观察近距离路面情况,以防偏离行驶路线。 答案:错误安全驾驶行为(138题)
行车中变更车道,__开启转向灯。
A.应提前1秒钟B.应至少提前3秒钟,提醒后方来车注意C.不需要提前D.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答案:B高速公路、山区道路、桥梁、隧道、夜间、恶劣气象和复杂道路条件下的安全驾驶知
识(127题)
驾驶车辆驶入高速公路加速车道后,遇行车道车辆稀少时,可__。
A.从正常行驶车辆后驶入行车道B.从正常行驶车辆前驶入行车道C.停车等待正常行驶车辆通过D.加速直接驶入行车道 答案:A
车辆行驶至单向放行的隧道口,发现对向有来车时,应__。
A.减速通过B.在隧道内靠右停让C.在隧道外靠右停让D.保持正常车速通过 答案:C
车辆驶入双向行驶隧道前,应开启__。
A.危险报警闪光灯B.远光灯C.防雾灯D.示宽灯或近光灯 答案:D
夜间会车应当在距对方来车__以外改用近光灯。
A.30米B.50米C.100米D.150米答案:D
雨天,纵向安全距离应是干燥路面上的__。
A.1倍B.1.5倍C.2倍D.3倍 答案:B
冰雪天,纵向安全距离应是干燥路面上的__。
A.1.5倍B.2倍C.3倍D.3.4倍 答案:C
在泥泞路段行车,应选用适当挡位,__控制车速,匀速一次性通过。
A.使用驻车制动器B.踏下离合器踏板C.踏制动踏板D.用加速踏板答案:D出现爆胎、转向失控、制动失灵等紧急情况时临危处置知识(142题)
发现轮胎漏气时,驾驶人应紧握转向盘,__,极力控制行驶方向,尽快驶离行车道。
A.迅速制动减速B.慢慢制动减速C.迅速向另一侧转向D.采取紧急制动 答案:B
前轮爆胎时,危险较大,驾驶人一定要极力控制转向盘,迅速__。
A.减速B.抢挂低速挡C.制动停车D.采取紧急制动 答案:B
前轮胎爆裂已出现转向时,驾驶人不要过度矫正,应在控制住方向的情况下,__,使车辆缓慢减速。
A.采取紧急制动B.使用驻车制动C.轻踏制动踏板D.迅速踏下制动踏板 答案:C
转向失控后,若车辆偏离直线行驶方向,应__,使车辆尽快减速停车。
A.轻踏制动踏板B.拉紧驻车制动器操纵杆C.迅速抢挡减速D.果断地连续踩踏、放松制动踏板 答案:D
当车辆转向失控行驶方向偏离,事故已经无可避免时,应__,减轻撞车力度。
A.尽快减速,极力缩短停车距离B.迅速转向进行调整C.迅速向无障碍一侧转向躲避D.迅速向有障碍一侧转向躲避 答案:A
车辆发生侧滑时应立即__,同时向侧滑的一方转动转向盘,并及时回转进行调整,修正方向后继续行驶。
A.拉紧驻车制动器操纵杆B.踏下加速踏板C.踏下离合器踏板D.松抬制动踏板 答案:D
车辆突然发生侧翻时的错误做法是:__。
A.双手紧握转向盘B.双脚钩住踏板C.背部紧靠座椅靠背D.开启车门跳车答案:D紧急情况处置的原则(5题)
遇紧急情况避险时,应沉着冷静,坚持__的处理原则。
A.先避人后避物B.先避车后避物C.先避人后避人D.先避物后避人 答案:A
在车速较高可能与前方车辆发生碰撞时,驾驶人应__。
A.先制动减速,后转向避让B.急转方向避让C.先转向避让,后制动减速D.制动减速的同时转向避让 答案:A
http://news.sohu.com/20070206/n24806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