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7:1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8:01
对不起 我找了好半天才找到一些
---《日报》
---《大公报》
---《新华日报》
---《*党史教学参考资料》
---《刘少奇选集》
---《文汇报》
前的报纸内容
---《日报》1941年10月28日
*党要夺取政权,要建立*党的"一党专政"。这是一种恶意的造谣与诬蔑。*党反对*的"一党专政",但并不要建立*党的"一党专政"。
---《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72-177页
是要彻底地、充分地、有效地实行普选制,使人民能在实际上,享有"普通"、"平等"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则必须如中山先生所说,在选举以前,"保障各地方团体及人民有选举之自由,有提出议案及宣传、讨论之自由。 "也就是"确定人民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的完全自由权。"否则,所谓选举权,仍不过是纸上的权利罢了。
---《新华日报》1944年2月2日
愚民*虽然造成了沙漠,却绝难征服民心。
---《日报》1942年4月23日
可见民主和言论自由,实在是分不开的。我们应当把民主国先进的好例,作为我们实现民主的榜样。
---《新华日报》1944年4月19日
像林肯总统和罗斯福总统那样的民主的*生活中产生的领袖,是虽在战时也一点不害怕民主制度的巡行的。他们害怕民主的批评和指责,他们不害怕人民公意的渲泄,他们也不害怕足以影响他们的地位的全民的选举。他们不仅不害怕这些民.主制度,而且他们坚决地维护支持这些民主制度。因此他们才被人民选中了是大家所需要的人。
---《新华日报》1944年11月15日
但是只有建立在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与民主选举*的基础上面,才是有力的*。
(*答中外记者团)
---《日报》1944年6月13日
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发展、社会状况等具体条件的不同,他们各自所实行的民主*,可能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存在着多少差异。但无论如何,它们之间有一个基本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政权为人民所握有
,为人民所运用,而且为着人民的幸福和利益而服务。这样的政权必然尊重和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使失掉自由权利的人民重新获得自由权利;没有失掉自.由权利的充分享有自.由权利;特别是言论、出版、机会、结社,这些作为实行民主*的基本条件的人民的最低限度的自由权利,是必须切实而充分地加以保障的。
---《新华日报》1943年9月15日社论
二十年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我们天天见的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所颁布的法令,其是否为人民着想,姑置不论。最使人愤慨的是连这样的法,*并未遵守。*天天要人民守法,而*自己却天天违法。这样的作风,和民主二字相距十万八千里!所以民主云云者是真是假,我们卑之无甚高论,第一步先看*所发的那些空头民主支票究竟兑现了百分之几?如果已经写在白纸上的黑字尚不能兑现,还有什么话可说?所以在*协商会议开会以前,我们先要请把那些诺言来兑现,从这一点起码应做的小事上,望*示人民以大信。
---《新华日报》1946年2月1日
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而努力,所要的自然是真货,不是代用品。把一党专政化一下妆,当做民主的代用品,方法虽然巧妙,然而和人民的愿望相去十万八千里。中国的人民都在睁着眼看:不要拿民主的代
用品来欺骗我们啊!
---《新华日报》1945年1月28日
他们以为中国实现民主*,不是今天的事,而是若干年以后的事,他们希望中国人民知识与教育程度提高到欧美资产阶级民主国家那样,再来实现民主*...正是在民主制度之下更容易教育和训练民
众。
---《新华日报》1939年2月25日
*自由、*人民,完全是日德意法西斯的一脉真传,无论如何贴金绘彩,也没法让吃过自由果实的人士,尝出一点民主的甜味的。
---《新华日报》1944年3月5日
他们说这一套都是外国人的东西,决不适用于中国...原来,科学为求真理,而真理是不分国界的...现在固然再也没有顽固派用国情特殊,来反对科学--自然科学的真理了。只有在社会现象上,顽固派还在用八十年前顽固派用过的方法来反对真理...民主制度比不民主制度更好,这和机器工业比手工业生产更好一样,在外国如此,在中国也如此。而且也只能有在某国发展起来的民主,却没有只适用于某国的民主。
有人说:中国虽然要民主,但中国的民主有点特别,是不给人民以自由的。这种说法的荒谬,也和说太阳历只适用外国、中国人只能用阴历一样。
---《新华日报》1944年5月17日
中国要实行民主*,必须"取资欧美",但又要避免欧美民主*的一些流弊,更驾而上之,这正是中山先生的伟大识见。
--《新华日报》1942年11月12日
这些一切,只有证明全国人民及各民主党派对实施纲领的意见,首先是对人民自由的主张,是切实的,迫切需要实现的,万万"撤销"不得的。
---《新华日报》1946年1月18日
这说明英美在战时也还是尊重人民的言论出版等民主自由的。英美两大民主国家采取这些重大措置,正说明英美两国是尊重和重视*党及其他党派,和他们所代表的意见和力量的...同时,(他们)也有一些批评。他的批评对不对,是另外一回事。这种民主团结的精神,是值得赞扬和提倡效法的...全国各党派能够融洽的为共同目标奋斗到底,这是英美的民主精神,也是我国亟应提倡和效法的。
---《新华日报》1942年8月29日
这正如前天座谈会*左舜生先生说的:"我们不去敦促,自由这一客人是永远不会进我们的门的"!
---《新华日报》1944年5月16日
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有三个:一是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二是开放党禁;三是实行地方自治。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很多,但目前全国人民最迫切需要的自由,是人身居住的自由,是集会结社的自由,是言论出版的自由。
---《*党史教学参考资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8:01
《时报》——1886年11月6日创办,中英文;
《京津泰晤士报》——14年3月英国人创办,英文;
《直报》——15年德国人创办,中文;
《国闻报》——17年10月26日创办,天津第一份国人自办中文日报;
《国闻汇编》——17年12月创办,旬刊,《国闻报》馆主编;
《类类报》——18年创刊,商办;
《咸报》——19年出版,日本人在天津创办的中文报纸;
《北洋报》——1901年出版,1913年改组为《时闻报》;
《青年会报》——1901年,教会主办,1905年改名为《星期报》;
《大公报》——1902年6月17日出版,英敛之创办;
《北洋官报》——1902年12月25日出版,先为二日刊,后为日刊;
《民兴报》——1903年李镇桐创办;
《北洋时报》——1904年创刊,商办;
《多闻报》——1905年前后出版,日报;
《白话开通报》——1905年出版;
《津报》——1905年创刊;
《天津商报》——1905年12月26日创刊,天津商务总会机关报;
《北洋*学报》——1906年9月,北洋官报总局出版,原名《*杂志》;
《通报》——1906年9月创办;
《醒俗画报》——1907年春创刊,天津最早出版的图文并茂的画报;
《竹园白话报》——1907年9月1日出版;
《忠言报》——1909年*派人士创办;
《益世报》——1915年10月比利时传教士雷鸣远创办;
《妇女日报》——1924年1月刘清扬创办;
《庸报》——1925年3月1日董显光创办;
《北洋画报》——1926年创办;
《商报》——1928年创办;
《民报》——1929年创刊;
《东方日报》——1930年创刊;
《新时代报》——1931年夏创刊;
《华北商报》——1936年创刊;
《抗日小报》——1937年8月创刊,*天津*领导。
《青年日报》——1945年创刊;
《新生晚报》——1946年7月创刊;
《民生导报》——1946年8月15日创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8:02
北京大学日刊(影印) 晨报 晨钟报 诚报
大刚报 大公报 大众日报 党军日报
东北日报 红旗日报 红色中华 建设日报
日报 金融日报 救国时报 救亡情报
学生报道 国难教育 镜报 罗宾汉
*日报 热血日报 申报 申报自由谈
生活日报 武汉日报 新华日报 新民报
新民报日刊 新民报晚刊 新中华报 星报
*日报
--------------------------------------------------------------------------------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8:02
一、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报纸---《大公报》
《大公报》创刊于一九○二年六月十七日,今年(二○○六年)104周年了。她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一家报纸,是中国报纸中的老寿星。(已经超过《申报》和《字林西报》)。
《大公报》以「忘我之为大」的「大」字,和「无私之为公」的「公」字作为报名,这是一个响当当的报名。在旧中国,《大公报》曾经出过天津、上海、武汉、重庆、桂林、等六个版,日总发行量接近二十万份,这在当时,是一个空前的数字。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唯一的一名长驻欧洲的中国的战地记者,就是《大公报》的萧乾,第一个派记者(范长江)深入边区,发表系列通讯,向全国公众报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各方面情况的,也是《大公报》。
现在还在出版的《大公报》版,创刊于一九三八年八月十三日,复刊于一九四八年三月十五日,一直是地区著名的爱国进步报纸,曾被推崇为「*之领导」。
二、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报纸——上海《申报》
《申报》是一张历史悠久的老报纸,它于1872年4月30日创刊,由英国人安纳斯托?查美和三位友人共同筹资出版发行的。当时全名为《申江新报》, “申”字常被用来代表上海,于是就缩写成《申报》。《申报》是上海历史上第二个创刊的中文报纸。
创办初期,《申报》聘用举人、秀才为主笔,刻意适合中国读者口味,不刊登西方宗教文章,主要宣传孔孟思想;还针对市民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发表了不少社论,在有限的范围内对某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揭露。申报的版面分为新闻、评论、文艺(副刊)和广告,由此奠定了我国中文报纸四大块的基本结构。《申报》的报价十分便宜,每份只要8文铜钱。《申报》除了在上海本地发行,又在杭州设立了分销处,以后又逐渐扩展到其他城市,销量逐步上升。
《申报》锐意革新,创办了许多重大的新闻形式,被载入中国新闻发展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增刊及白话文报之始
从1876年3月30日开始,《申报》增加出版用白话文编写的《民报》两日刊,这是我国报纸有增刊之始,也是中国最早的白话文报。
(二)、最早的战事通讯员
1874年日本侵犯事件,1884年至1885年的中法战争,14年的中日战争,《申报》均派记者赴战地采访,连续发回战况报道。这些记者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战事通讯员。
(三)、最早出版的“号外”
1884年8月5日,法国进攻基隆炮台,中法战争爆发。当时上海风传法国舰队正在福州外港集结准备向中国南洋海军开火的消息,人们盼望获得确切消息。8月6日下午6时半,《申报》特派记者从福州发来有关此消息的快电,电文为“驻榕法舰尚无动静”。可是当天的《申报》已出完,为应急,报馆只得于晚7时将这条电文用传单的形式印出,列在报纸的正常编号之外。这是中文报纸最早的“号外”。
(四)、使用电讯传递新闻之始
1881年12月24日,天津至上海的电报线路架设完成,次年1月16日,《申报》最早利用这条线路传送谕旨。这是我国报纸用电讯传递国内新闻之始。
(五)、“画报”的出现
此外,《申报》还十分重视新闻插图,后来扩展到出版画报。光绪三年(1877年)五月,报馆出版《寰瀛画报》,共五卷,这是中国最早出版的画报。1884年5月8日创刊附属于该报的《点石斋画报》(旬刊),是中国最早的石印时事画报。
提起《申报》,不能不谈到为《申报》发展作巨大贡献的史量才先生。正是他将《申报》发扬光大,发展成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在他主持办报期间,黄远生、邵飘萍、戈公振、俞颂华等著名记者、编辑都先后在《申报》工作过。
“之精神”、“无偏无党”、“服务社会”是史量才办报思想的核心。他生前把世界幸福寄托在完全的报纸上,包括经济上的,不接受任何*势力、军阀的津贴,*上的自主,不听命于任何一个*集团,不受官方或军阀操纵。正如宋军在《申报的兴衰》一书所说:“史量才和《申报》的无党无偏,不带色彩的精神,并不是没有自己的观点,只是这种观点是不以一个政党或集团的利益出发,而是以大多数人民利益出发。”“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是史量才掷地有声的誓言。他认为“报纸是民众喉舌,除了特别势力的压迫以外,总要为人民说些话,才站得住脚”。在遭暗杀前不久(1934年10月5日),他曾和俞颂华、黄幼雄说起他的办报,“纯以社会服务为职志,不挟任何主义,亦无任何*背景”。史量才办《申报》二十二年,始终贯穿着他对报纸品格的追求,并以他的办报思想和报业实践丰富、提升了中国新闻史。在他主持办报期间,《申报》度过了早期席子佩的控告危机(损失二十万五千两白银),业务蒸蒸日上。从1912年的发行七千份,五年后(1917年)达到两万份,此后稳步上升,1920年是三万份,1925年突破十万份,1926年突破十四万份,1932年超过十五万份,创造了《申报》的黄金时代。
报纸是历史的档案,《申报》经立了近七十年的风雨,它见证了中国从帝制走向民主,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程,经过几代新闻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和不断的探索,《申报》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报纸,在百年报业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异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8:03
大公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