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对张仪的评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4小时前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4小时前

张仪是合纵连横的高手,在秦国尚未强大之前,他帮助秦国开拓巴蜀之地,吞并河西之土,地盘扩大了一倍。他的游说技巧在六国之间游刃有余,实在是一位鬼才。《史记》中记载,苏秦认为张仪在合纵连横上的学术,是超过苏秦的。苏秦是手持六国相印的男人,所以苏秦的能力是相当出众的。但是苏秦在鬼谷子那里学习时,曾经感叹自己在学术方面比不上张仪。

苏秦毕业时间比较早,所以早早就成为了赵国的相国,而张仪毕业以后去找苏秦,希望谋得一个职位,却被苏秦各种冷落。张仪一气之下就走了。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苏秦派人一路上暗中自助张仪,让他顺利到了秦国,这才安顿了下来。

等到张仪得到秦王重用以后,他告诉张仪事情的,张仪悔不当初,言明不会让秦国攻打苏秦的赵国。苏秦早就看出了张仪的才能,认定他将来一定可以做大事。张仪做事比较强势,不光只靠一张嘴。张仪在秦国为相后四年,转而到魏国为相,其实还是在帮秦国做事。

为了帮助秦国占领魏国,所以张仪不断劝说魏王向秦王称臣,这样可以避免被攻打。可是魏王始终不听,那秦国就有了攻打魏国的借口,一连打了几次,张仪也一连劝说了几次,最终新上任的魏王魏襄王终于答应了这件事。这件事看似都是因为秦军强大,才让魏国臣服。东还而免相,相魏以为秦,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魏王不肯听仪。秦王怒,伐取魏之曲沃、平周,复阴厚张仪益甚。张仪惭,无以归报。留魏四岁而魏襄王卒,哀王立。张仪复说哀王,哀王不听。于是张仪阴令秦伐魏。魏与秦战,败。

其实这里面张仪的作用非常大,他不断让魏王投降,在根本上就已经动摇了魏王与秦军决战的决心,这是魏军战败的根本原因。张仪可没有给魏王多少思考的时间,不投降那就只能打,打完了再谈一谈。这种霸气的手段,也只有张仪和秦惠王搭配起来才能够做到。跟张仪这种人,千万不要谈什么诚信。秦王想要攻打齐国,可是楚国作为齐国强大的联盟,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所以张仪便前往楚国,告诉楚王,秦国想要割让六百里地给楚国,只要楚国跟齐国断交的话,那将来秦楚之间可以世代通婚,成为好朋友。这些话尤其是六百里地成功欺骗了楚怀王,最终楚怀王答应和齐国断交,并且派人骂了齐王一顿。

秦齐共攻楚,斩首八万,杀屈匄,遂取丹阳、汉中之地。楚又复益发兵而袭秦,至蓝田,大战,楚大败,于是楚割两城以与秦平。等到去接受土地的时候,张仪却将六百里变成了六里。结果楚怀王大怒,准备攻打秦国。而这个时候齐国和秦国却联手一起对付楚国,使得楚怀王割让了大片土地出去。这一切都是张仪嘴里那六百里土地所惹出来的事情。

跟张仪谈诚信的话,那肯定是要吃大亏了。细细去想,张仪也不过是秦惠王的一颗棋子,实在心酸。秦惠王想要得到黔中的土地,所以希望用武关以外的土地跟楚王换,吃了张仪大亏的楚怀王告诉秦惠王,如果能够把张仪送过来,那他不要武关的土地,直接把黔中的土地送给秦国。秦惠王居然心动了,但是他不好意思开口。张仪的心应该非常痛,不过他强忍着悲伤告诉秦惠王自己愿意去楚国。

虽然在楚国他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搞定了这件事,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得出,秦惠王只是将张仪当成了自己攻城略地的一颗棋子。当时除了大王以外的所有人其实都是他们的棋子。张仪是这样,苏秦也是这样。司马迁这么写,其实已经暗暗透露出当时统治者的无情。总结:太史公认为张仪很有才华,却依旧只是他人手里的棋子。苏秦觉得张仪的才华在自己之上,如果留在赵国只会埋没了他的才能,所以故意难他,让他去了强大的秦国。张仪处事非常强硬,对待魏国刚柔并济,谈不拢就让秦国打,打完了再谈。张仪是个没什么诚信的人,他欺骗楚怀王,使得楚国同时得罪了秦国和齐国,还丧失了大片土地。秦惠王想要黔中,楚怀王想要张仪的人头来交换,秦惠王居然真的答应让张仪前往楚国,实在令人寒心,所有谋士其实不过都是大王的一颗棋子。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